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便民问答

你知道家门口也可以维权吗

来源: 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 2013-03-15 09:32    编辑: 王易         

  为解决广大消费者投诉难、维权难的问题,工商部门在省城各社区、乡、镇建立“一会两站”。“一会”是指消费者委员会基层分会,设置在各街道、乡镇和各工商所;“两站”为消费者投诉站、12315维权联络站,设置在各社区(村)办公地,由专职调解员承担“两站”工作。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居民都不知道在家门口就可以维权。

  惊讶

  “什么是‘一会两站’,社区也可以维权投诉?”连日来问及家门口的“一会两站”很多居民摇头不知。

  3月14日上午,在北商业巷社区的服务大厅里,前来办事的居民王贵花说起自己过年前在商业巷买了一双鞋,但是穿了没几天就开胶了,后来拿回去换,但是店铺一直没开门,后来再想起这事,再去换鞋子,人家说时间太长了,最后吵了一架就不了了之。

  “那你为什么不来社区投诉?”

  “社区也能投诉?”王贵花睁大了眼睛,她经常来社区办事,但是却不知道社区能维权。“知道社区能消费维权的居民是少数。”北商业巷社区主任肖红说,北商业巷社区有一些居民投诉,因为社区附近是商业巷和胜利路电子城。

  翻开社区的消费维权记录本,自2007年“一会两站”成立至今,北商业巷社区的记录本上只有13起案例,“今年已经接到了两起投诉,都是因为购买鞋子发生纠纷的,我们已经圆满解决了。”肖红说,这些到社区投诉的居民大部分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到社区咨询,然后社区出面解决。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社区的“一会两站”并不止北商业巷社区这一家。目前,西宁地区共建立“一会两站”969个,其中依托乡镇办事处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71个,在社区及村建立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898个。与此同时,商场、超市、校园及旅游景点建立12315工作站、消费者投诉站65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消费维权网络体系。

  尴尬

  每年“3·15”这一天,现场维权很“火”,可是设在各社区的基层投诉站、联络站里却是极为冷清。据西宁市消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一会两站”除北山市场和惠客家商场投诉站解决投诉191例外,建立在社区、村委的896个“一会两站”解决的投诉仅仅只有25例。

  基层维权工作人员是当地人兼职义务维权,省城各大社区投诉站、联络站反映,长期没有居民来投诉咨询。相对于社区的冷清,市场和商场的消费维权却显得很“火”。据西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城北分局祁连路工商所负责人薛彦祥介绍,北山家居“一会两站”成立于2008年,截至目前,受理消费者投诉1417起,累计赔偿金额达9.4万余元,消费者满意率达到95%。“和社区的‘一会两站’不同,北山家居‘一会两站’依托的是北山市场,市场管理部门除了维护治安、提供场地,就是解决纠纷。”薛彦祥说,现在北山家居的“一会两站”维权平台已经发挥了作用,而且也得到了消费者和商户的认可。

  症结

  “很少有居民能来社区投诉维权。”对于社区“一会两站”投诉量少的问题,北商业巷社区主任肖红说,社区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欠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再加上社区人手、资金不足,这也导致了居民的不信任,“所以居民一有纠纷就找12315投诉。”肖红说:“不打无准备的仗,社区维权纠纷也是一样,所以社区需要专业的指导员,定点指导。”

  据西宁市消协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制约社区维权的最大因素就是法律知识欠缺,而且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投诉的问题是五花八门,有些投诉涉及商品专业知识,这些也让工商、质监、食品等部门都觉得头疼,缺乏专业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社区是个不错的维权平台,让社区‘一会两站’贴近居民,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享受到在家门口维权的服务。”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了能提高“一会两站”站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消协还专门制定了“所站联系制度”,基层工商所每月到社区开展指导工作,发挥社区“一会两站”的作用。(李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