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立足黄河谷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调结构、抓特色、扩规模,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2012年,全县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牧业工作亮点频现。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继续将加快结构调整作为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沿黄“一核两椒”产业带建设。全县种植线辣椒2.5万亩、核桃5万亩、冬小麦4万亩、优质油菜7万亩,推广全膜覆盖技术4万亩,其中马铃薯3.5万亩、玉米、菊芋等作物0.5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18.5万亩,结构调整面达90%。全县累计建立温室3870栋,建成规模以上基地27个,蔬菜产量自给率达到20%。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整合项目资金1.2亿元,梯次布局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作物种植,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目前,核心区建成了薄皮核桃、蔬菜大棚、农产品加工园等7个特色种养加工小区,19家企业入驻园区,智能温室已交付使用,已形成特色杂果、设施农业、牛羊标准化养殖等10个小区。辐射区白庄、清水、文都等乡镇已形成双垄全膜马铃薯、杂交油菜、冬小麦等4个特色种植小区,园区“一园多区”框架已建成,实现产值9970万元,园区成为循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
林业产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紧紧抓住全省打造5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的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启动建设林业产业园区,2012年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150亩核桃苗木栽培区、30亩花椒育苗区、90亩园林景观树木培育区、45亩杂果经济林栽培区、75亩新特优果树引种培育区及15亩日光节能温棚苗木培育区,向全县提供了5个品种7万余株经济林及绿化苗木,集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科普培训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框架初步建成。
农区畜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以打造“全省农区畜牧业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一镇十村百户千人”等工程,全力推进白庄养殖园区建设,农区畜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了新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县共建成各类养殖小区78个,适度规模养殖户达4300家,牲畜社会饲养总量达85万头(只)。养殖园区方面,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现有规模,完成投资2785万元,主要实施了水电路基础设施建和畜棚改造项目。已建成7个养殖小区,育肥出栏肉羊6.5万只,实现产值975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库区水产养殖业,投资1040万元建成7家冷水鱼养殖场,网箱养殖面积达23亩,已出栏水产品40万公斤,两家水产养殖企业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并重,稳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投资4368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82%。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森林资源无公害“四率”均达到了省地指标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通过了省地复查及核查验收。自然保护区工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生态资源的管护能力得到提升。高度重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66万元实施了13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续建及38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实施了涉及三兰巴海、瓦匠庄、牙日、毛玉等7个贫困村2918户12482人的整村推进项目和1处100户异地扶贫搬迁移民小区项目;实施完成了薄皮核桃种植项目2521亩和核桃基地网围栏工程等项目,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共完成11期600人/次;认真组织实施中德财政合作扶贫项目,完成了岗察乡岗察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岗察村103户705人2484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年共有745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使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1370元增加到1549元。 (陈学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