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中央“八项规定”给中华大地吹来一阵改进作风的新风,海东地委、行署也出台了转作风16条新规。如今,新风是否依然强劲?好作风有没有被过年的热闹冲淡?节后上班第一天,笔者深入基层,实地见闻,感受了种种的变化。
16日下午1时许,笔者来到石大仓乡政府大院,偌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在乡镇干部的组织下,村民们正在排练文艺节目,欢快的锅庄跳起来了,高亢的藏曲唱起来了。在乡办事大厅看到几位办事的乡亲。村民仁青说:“要是在往年办事情,最起码要到正月十五以后了。”
下午3点30分,在县就业局劳动就业服务大厅,来自卡日岗山头德恒隆乡纳加村的张维明正在办理劳务输出证,由于手续齐全,几分钟就拿到了证件。他高兴地说:“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的,想不到初七也能办到证,态度也好。”
下午4点10分,在县合管办来报销药费的也没有几个人,但是工作人员都在岗。“以往节后第一天,总是‘爆满’,今年人不太多,这是由于春节前已基本解决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合管办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前来报销医药费的扎巴镇乙沙村村民韩录特说:“我患肾病住的院,要是以前那只能拖着。现在党的政策好呀,报销手续简便,不用来回折腾。”
下午19点30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大家正在学习。“由于白天忙于路检路查,只能抽空学习,晚上还要上路。”交警队张队长说。
笔者了解到,在化隆县县直单位及各乡镇,广大干部职工的作风正在悄然转变,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 (李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