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地处川水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但大部分耕地由农户自己分散耕作,土地的收益十分有限。同时,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耕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束缚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此,塘川镇政府按照当地实际,确定了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思路:围绕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近几年来,塘川镇在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高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在已建万亩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基础上,在双树、大庄、新元等村继续流转土地1200亩,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及药材(金银花)种植。继续巩固好、发展好千亩蚕豆制种基地和千亩马铃薯制种基地,积极引导其发挥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在抓好总寨村794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建设、经营的基础上,在甘一、甘二村流转土地1800亩,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建设的规模。同时,保持高羌、雷家堡等村设施农业基地的成效,力争在三年内将塘川镇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区的设施农业基地。
在当地原有的畜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一是在总寨村流转土地400亩,建成土猪养殖基地1处;二是在三其、刘家村流转土地200多亩,建成白牦牛养殖基地1处;三是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在总寨村流转土地20亩,建成年存栏2万只的獭兔养殖场1处。此外,扶持新建牛、羊规模养殖场4处,使畜牧业养殖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积极引导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苗木等特色经济,努力促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收益。加大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土地专业化、合作化经营。针对当地人多地少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引导分散、零星经营土地的农户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向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种植协会等集中流转,提高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继续推广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更有效地实现塘川镇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扶持、发展和壮大专业合作组织,为全镇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式,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培育力度,引导、鼓励其扩大再生产,提高其专业化、组织化经营水平,使其在土地流转,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牧业方面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刘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