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公共服务 / 农牧服务 / 农牧服务信息

我省建立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3-02-06 09:05    编辑: 马燕燕         

  为加强我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水平,我省通过建立农村牧区现代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资源开发,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为重要抓手,以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以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集成科技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开展农牧区管理、生产、销售、科技、劳务等方面的信息综合服务,提升农牧业科技服务能力,推动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我省农村牧区现代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以省级中心为核心,辐射54个基层服务站,向基层科技特派员及农牧民发放龙芯笔记本电脑和中科农信智能手机630余台(部),发放各类农牧业种养殖视频光盘、图书培训资料等10000余份,通过改善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手段,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可靠的技术、政策和市场信息服务,有效提升了青海省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产学研结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形成

  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优秀企业,积极吸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人才以及科技特派员到园区来开展各类技术服务,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探索形成了许多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提升了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园区技术带动和培训能力。互助园区的互丰农业科技集团公司,通过和省农林科学院联合,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设备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开展了杂交油菜制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建立年杂交油菜制种面积近2万亩,每年为全国春油菜区及部分冬油菜区提供1000万亩以上的优质油菜杂交种,年促进农民新增纯收益10个亿以上;年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500万粒左右,建设马铃薯原种基地0.5万亩,一级种基地近5万亩,生产低代脱毒种薯10万吨以上,可满足50万亩以上的马铃薯二级种薯及商品薯生产用种,农民新增纯收益1.5个亿以上。同时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深化加工等延伸产业链条、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收购、返利及合作组织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乐都园区的兴农农产品产销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农户+信息化服务”的模式,围绕“青海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县建立和规范集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科普书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站15家,信息服务点13家,建立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48个,并形成了远程视频咨询互动、直接面对农户的短信服务、语音电话服务、科技报刊服务等多级联动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乐都兴农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已收集短信接收对象8000余人,年发布短信达24万条,开通了12396科技咨询服务热线,协会科技服务辐射范围覆盖了15个乡镇90个村,会员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915.36元,比非会员农户高出29.1%,协会还编印发放《兴农科技信息》等各类技术资料共37.5万份(册),受益群众近8万人次,累计培训126期,培训农民共4.6万人次,兴农农产品产销协会通过利用信息化服务手段,全面提升了农村科技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切实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子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