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公共服务 / 农牧服务 / 农牧服务信息

村子美了,村民忙了!——平安县沈家村见闻录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3-01-25 09:04    编辑: 马燕燕         

  一座座新农舍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村两委综合办公楼前的广场上,云杉、圆柏、槐树列着整齐的队形,南北两侧是崭新的健身器材和篮球架,一旁的小游园树茂林密,曲径通幽——平安县平安镇沈家村里,一派温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景象。

  但广场上显然有些寂寥。除了村两委综合办公楼一楼的医疗室里有几位村民在看病外,广场上见不到什么人,这和记者印象中一到冬天农闲时节,农村的老老少少就聚在一处“晒阳洼”的情景相去甚远。

  “现在村民们都忙着自家的生产,谁还有空‘晒阳洼’哩!”村党支部书记沈贵邦道出个中缘由。

  记者跟着沈贵邦来到了村里的种植基地。走进村民王丙德的大棚,只见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绿莹莹脆生生的生菜、菜瓜惹人喜爱,王丙德的媳妇正在侍弄这些蔬菜。王丙德等60户人家的大棚里安装了“大棚管家系统”,一天最少能五次收到有关大棚里温度、干湿度以及棚外风力的短信,如果风力过大或者温度、干湿度超过或低于正常值,王丙德的手机都会及时收到短信,提醒棚主及时进行调控。除了两个蔬菜大棚,王丙德在村里的养殖小区还有一个猪舍,养着20多头猪,种植业和养殖业一年能挣6万多元钱,再加上儿子打工收入,他们这个四口之家一年有7万元收入,人均1.75万元,在村里算是中上水平。

  如今,村里有3个合作社——平安县惠盛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安县巾帼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平安县振兴养猪专业合作社。全村有150座冬暖式大棚,100头以上的猪舍134座。村民们要么在猪舍和大棚里忙碌,要么在县城跑出租,村里真的很难找到闲人。

  “这几年,我们一年比一年忙!”沈贵邦说。2006年起,村里开始发展规模养殖业,一改过去各家散养的方式,组织农户建起了第一个养猪基地。

  2008年,又建起了150栋日光节能温室,种植的茄子、辣椒、毛芹、三叶香、食用田七、紫背天葵等蔬菜销售到平安、西宁、西安、广州等地。

  2010年,又建起了500亩的大果樱桃基地,栽植大果樱桃10万株,5年后这10万株樱桃年收入可达3750万元,10年后可达7500万元。

  2012年,又修通了从村广场到樱桃基地的7公里硬化道路。

  除了种植业、养殖业,村里为21户有意从事农家乐产业的新增户通上了水电路,今年一开春,就可以陆续开业,接待游客了。

  村子美了,村民忙了,全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2450元跃升到2012年的7000元。

  村子美了,村民忙了,大家的素质也高了。村里的两个“农民田间学校”,对村民进行电焊、刺绣等技能的培训,养殖、种植方面的培训都是每月一次,聘请青海大学、青海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对村民进行手把手的培训。乱扔垃圾、赌博酗酒的现象明显减少,村民之间的关系变得和睦了。

  “新农村建设,光有新房子还不够啊!”沈贵邦说,“产业发展、过上富足美满的日子、村容整洁干净、村风文明邻里和谐、管理民主这才是我们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辛元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