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些年来,党的富民政策深入推进,各项社会福利层层落实,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小日子真可谓“天天像过年”!说实在的,相对而言,春节期间比较缺乏的还是精神财富和文化生活。鉴于此,过一个健康向上又不失精神文化的大年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了。
作为家庭,可根据实际情况,把购买一些科技、文化方面的书籍、有教育意义的影碟等,作为置办年货的首选,在欢乐喜庆之余拿来读读、看看,学习学习。通过这些精神年货,抵制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提高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如果家里大人多,还可以举办家庭书法、绘画、刺绣、象棋、围棋、卡拉ok比赛,也可以组队参加社区、社队组织的各种比赛。
作为社区、村社。可组织耍社火、舞龙灯、猜谜语、玩棋牌、比舞赛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春节既热闹,又欢乐,既增强了文化氛围,又和谐了人际关系。有些村社,自古就有一些非物质文化的群众演出组织,如皮影戏、眉户戏、秦腔剧团、传统灯节、朝山会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他们活动起来,自演自乐、交流互送,取长补短、切磋共进,既不失传统色彩,又渲染了欢乐气氛。顺便提一句,这些年来养成了一种毛病,你给钱我就演,不给钱就不演,这不好!作为传统,给钱更好,不给也演,就传统的观念看,这是一种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家业兴旺、梦想成真的活动,只要有人组织,谁都愿意参加。
作为有关单位,可根据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广大农牧民的需要,开展送电影、戏剧、歌舞、展览下乡,送图书进农家等活动,这些精神年货,丝毫不亚于送米面油带来的“温暖”。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喜乐就是父母的喜乐。对孩子们来说,春节不光是收“压岁钱”,更是他们接受传统教育的绝好时机。可以把他们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春节的欢乐:上山下乡,访贫问苦,走亲访友,看社火,扭秧歌,参加当地尊老敬老、慰问孤寡老人、慰问老党员老干部等活动,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人生,自觉接受优良传统,不断完善自己,健康成长。(禾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