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洽会暨第二届环湖电动汽车挑战赛冠名企业风采
青海银行
青海银行原名西宁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是青海省首家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由青海省、西宁市两级政府,企业法人和个人共同出资成立,2008年更名为“青海银行”,总部设在青海省西宁市。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行广大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下,青海银行业务经营和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4年底,全行资产规模突破500亿元,达到533.2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9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9.27亿元,分别是1997年建行之初的51倍、50倍和88倍。与此同时,各项监管指标全部达标,其中,资本充足率19.6%,核心资本充足率18.52%,拨备覆盖率299.26%,不良贷款率0.94%。建行17年来,青海银行始终秉承地方银行“立足区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广大民众”的市场定位,一贯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经营,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法人治理臻于完善,青海银行1997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仅1.0139亿元,此后,先后经过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逐步增加至18.6139亿元,净资产超过50亿元。青海银行已形成了以国有股为主体,国有法人股和企业法人股为两翼,个人股为补充的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三会一层”公司治理体系臻于完善;倾力支持地方发展,17年来,已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过2000亿元,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专注支持小微企业,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每年将新投放贷款的60%以上投向小微企业,持续实现了“两个不低于”。在省内独家引进了德国IPC公司专业微贷技术和德国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专业小贷技术,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目前,青海银行在职员工共1465人。总行设有20个部室,下设12家分支行(其中,西宁6家,格尔木、玉树、海南、海东、海西、海北各1家)和1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营业网点共73个(包括社区银行和自助银行),经营机构已覆盖全省主要经济区域,金融服务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青海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信保集团”或“公司”)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于2013年4月12日正式挂牌运营。青海信保集团是省委、省政府健全我省金融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推动“三区建设、两新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一家大型国有非银行金融企业,青海信保集团肩负着为全省国有、民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加快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公司以“增强社会信用、整合金融资源、降低融资风险、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及时有利的担保和融资服务,特别是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公司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运行和监督机制,创新担保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在全省的带动示范和增信抗险作用,推动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担保能力,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我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民生事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8月,是青海省国有独资专业汽车运输企业,是青海省唯一一家被交通部评定为道路旅客运输二级经营资质和青海省道路货物运输三级经营资质的企业,被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认定为青海省重点工业产品公铁分流物流运输企业,主要有汽车客货运输、道路运输站场服务、汽车修理、驾驶员培训、商业贸易等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经营实力。截至2014年12月31日,运输集团从业职工1233人,年人均工资51000元,企业拥有资产总额8.26亿元。
省运输集团总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办公室、财务部、监察审计部、资产管理部、安全生产部、生产运行管理部、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计算机信息部、法规办公室、建设项目办公室和工会十二个内部管理机构。现有十八个全资子公司。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运输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做强道路运输主营业务,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把运输集团建设成为“青海省最强盛的道路运输企业,回报社会”,为青海的经济建设和公路运输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股权多元化的国有控股企业,总部设在青海省西宁市,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设有管理分部,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海外地区拥有40余家直接或间接控股子公司,形成了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盐湖化工、城市投资及金融四大产业板块。2014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423亿元。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查、采矿、选矿、冶炼、进出口贸易、投融资、城市开发、信息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初步奠定了综合性跨国经营的大型矿业公司基础。公司旗下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是我国年采选规模最大的独立铅锌矿山,内蒙古获格琦铜矿是位居国内资源量第六位的大型铜矿,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以银铅锌铜富集一体而著称,西藏玉龙铜矿将极有潜力成为我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铜矿,青海玉树大场金矿列入国家新发现的十大矿产资源接替地,也是我国近年发现的尚未开发的特大型金矿之一。青海锂业和西部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茶卡盐湖和柯柯盐湖为全国首家绿色食品原料(食用盐)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卡盐湖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选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西宁宾馆为青海省首个星级宾馆。
截至目前,公司连续7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连续8年名列“青海企业50强”第一名,连续8年位列国家统计局“铅锌矿效益十佳企业”第一,连续5年位列“铜矿效益十佳企业”第一。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A级守信企业”“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矿业十佳企业”“中国工业经济先进集体示范单位”“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盐湖股份公司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青海钾肥厂”。1996年作为青海省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进行公司制改造后更名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盐湖集团”)。1997年将氯化钾生产经营主业重组为“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盐湖钾肥”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11月29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了盐湖集团重组数码网络整体上市方案,“盐湖集团”股票于2008年3月11日复牌上市交易。2010年12月22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核准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即“盐湖钾肥”)吸收合并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盐湖集团”),2011年3月21日,“盐湖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并予以注销,“两湖”合并后更名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经营】盐湖股份公司1996年成功研制了反浮选冷结晶技术,实施了40万吨扩能改造,使氯化钾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实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次飞跃。2014年生产氯化钾430万吨、各类化工产品约65万吨、水泥近230万吨、编织袋8053.37万条,运销氯化钾460万吨,首次突破400万吨大关,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润17亿元。
【技术力量】盐湖股份公司建有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盐湖资源工程研究中心、青海省盐湖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2000年以来,盐湖股份公司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的结合,引进了德国BASF天然气裂解制乙炔技术,学习、吸收、消化、创新,强化产学研结合,不断提升公司科学技术水平,推进技术创新。
【发展蓝图】盐湖股份公司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按照“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战略布局,建成“大型钾工业基地、大型镁工业基地和大型锂工业基地”的三大工业基地,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和氯”五大产业群,挺进中国500强。
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海水电集团),由省水利厅原下属的七家县处级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1999年12月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由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出资参股的省属企业。2011年初,青海水电集团被纳入省管企业行列。
青海水电集团的主要业务有:水利水电、风能、太阳能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物资供应、水力发电、供电以及对外投资;钛及钛合金产品的熔铸、深加工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光伏发电站系统制造、安装、设计、咨询服务等。
16年来,青海水电集团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投身地方中小水电资源开发,努力壮大水力发电业务,积极承担“引大济湟”和玉树电源电网等社会公益性工程建设工作,圆满完成玉树抗震救灾和格尔木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稳步拓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截至2015年5月底,青海水电集团有全资子公司12户,并控股青海聚能钛业有限公司,参股青海多巴藏羊地毯有限公司(持股40%),职工总数近1800名,运营项目和经营机构分布在除海南州以外的省内各州市;资产总额近73亿元,净资产约20亿元。
青海水电集团从2004年开始进入青海企业50强行列,三次荣获“青海省优秀企业”称号, 2010年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集团党委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3年荣获“青海省十二五建功立业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荣获“全省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集团领导班子曾10年被评定为“优秀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1993年经青海省任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2001年改称集团公司,现已成为省属大型企业集团。截至2014年底。公司下辖19家全资、控股子公司,35家参股公司,在册职工14000余人,注册资本40.1669亿元,资产总额428亿元。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2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上缴税金55亿元,完成项目投资303亿元。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充分发挥了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公司主要在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房地产开发及金融等领域进行投资。通过不断调整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公司逐步形成了以煤-电-铝-铝加工产业链、水电资源开发-铝基合金-铝加工产业链、矿产资源开发及风险勘探产业链为核心和支撑的产业体系。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国企业500强”、“青海省优秀企业”、“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青海省工业经济运行先进企业”、“青海省工业投资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
青海省物资产业集团总公司
青海省物资产业集团总公司是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工业物流大型企业。所属公司24户,荣获国家A级物流企业的子公司4户,其中: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1户,国家AAA级物流企业3户,公司现有员工1700多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省国资委和省属相关委厅局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下,青海物产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幸福”为办企宗旨,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员工权益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连续多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党委授予“优秀领导班子”荣誉称号,并分别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自2004年以来,连续入选“青海企业50强”,2013年名列“青海企业50强”的第15位,并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排名第416位。
三大板块主要由现代物流、工业项目、内外贸易组成。现代物流主要包括仓储物流、商贸物流、货运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物流;工业项目主要包括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多孔硝铵及混装炸药产业链;内外贸易主要包括生产货物经销贸易、商品货物购销贸易、境外货物转口贸易、进出货物国际贸易。
青海省物资产业集团总公司诚邀国内外客商、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及贸易洽谈,携手共创精彩未来。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公司为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和受国家保护的青稞酒原产地。这里四面环山,自然生态平衡,为无污染的小盆地地区,盆地内洁净温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酿酒微生物圈,为形成“互助”牌和“天佑德”牌青稞酒独特的风格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青稞酿酒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远在明末清初以前,互助民间就有以青稞为原料土法酿酒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酿酒工艺进一步完善,互助县威远镇逐步形成实力雄厚、闻名遐迩的“天佑德”、“义永合”、“世义德”、“文玉合”、“义合永”等八大酿酒作坊。酿造出了清香甘美、醇厚爽口的青稞酒。各地商贾纷纷赶着骡马,翻山越岭来此驮酒,沿途闻香而来的买酒者络绎不绝,因此,民间曾流传着“开坛十里游人醉,驮酒千里一路香”的佳话。
1952年,青海互助县人民政府整合威远镇八大酒作坊组建国营互助酒厂;1992年,更名为青海省青稞酒厂;2005年,酒厂改制,改名为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2011年,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并更名为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资产总值约23.4亿元,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下属2个分公司,1个销售公司,7个管理中心, 9个酿造车间,6个包装车间和7个辅助生产车间。员工1600余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54人,汇集了一大批白酒行业高端人才,其中国家级白酒评委2名,国家一级品酒师6名,国家二级品酒师8名,国家高级酿酒师2名,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12名。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青稞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将400多年来的传统工艺与先进的“清蒸清烧四次清”现代工艺相结合,酿造出了清醇甘美的“互助”牌青稞酒。
在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经营思路,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强化管理,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奋发有为的互助青稞酒人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品牌提升与产品销售并重,管理创新与生产经营并举。
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
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29日,注册资本24964.36万元。公司所在地为冷湖镇大盐滩1号。公司拥有青海省冷湖镇昆特依钾矿田大盐滩矿床矿区832.09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大盐滩矿区富含钾、钠、镁、锂、硼等多种资源,已探明钾盐总资源3.9亿吨(按K2SO4当量计);其中卤水1.46亿吨,杂卤石2.44亿吨,其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资源的持续循环开发,摒弃传统盐湖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型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环利用,能源清洁,综合开发”的建设方针,走循环经济之路,以钾肥开发为主,综合开发其他资源。一期30万吨钾肥项目于2008年6月26日建成投产;该项目年产钾镁肥20万吨,氯化钾10万吨,目前已经达产;二期48万吨硫酸钾项目于2009年8月已通过省发改委正式核准,2014年8月正式投产。2015年拟建100万吨硫酸钾项目,前期工作立项审批工作正在进行。随着48万吨硫酸钾项目和100万吨硫酸钾项目的开工建设,“大盐滩盐化工业园”的雏形已初步形成。(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