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上桌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清晨的薄雾还未在黄河水面散尽,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的院落里已飘起胡麻油的焦香。与黄河对岸尖扎县“昂拉果馍切”那单一纯粹的麦香不同,这里的空气仿佛打翻了调色盘——小茴香与椒盐在热油中爆裂,羊肉在铜锅里咕嘟作响,金黄的馓子正从油锅里捞起。这不是某道单独的风景,而是化隆人家宴的日常序幕。
刚出油锅的馓子还冒着细密的气泡,每逢重大节日或是谁家娶亲嫁女的好日子,女人们总会围坐在油锅前,手中的面团在十指间翻飞,转眼就变成了一道道美食。旁边的蒸笼里,糖包正鼓起圆滚滚的肚皮,蜜糖从褶皱处微微渗出——这是待客的最高礼数,甜在嘴里,更甜在心上。

炕锅洋芋

金灿灿的油香
土暖锅在院子中央咕嘟着,牦牛骨熬的汤底里,粉条吸饱了汤汁,洋芋块炖得绵软。这口暖锅里,装着的不仅是整条黄河谷地的暖意,更是亲朋好友围坐时的欢声笑语。
面粉在化隆人手里会七十二变。揉一团面,扯一半拧成馓子,留一半擀成油香。馓子要酥脆得入口即化,油香要暄软得能托住手抓羊肉的汁水。最妙的是糖包,咬开烫嘴的瞬间,红糖与核桃仁的暖流倏地涌出,恰似黄河在舌尖拐了个弯。

炸馓子

手抓
这桌宴席的魂魄,藏在每个细节里。和面要用黄河的活水,发面要借高原阳光的温度,炸馓子要选青藏高原的胡麻油,炖羊肉要加当地的花椒提鲜。更重要的是,这些味道里浸透着化隆人待客的真挚——来了就是客,定要让你尝遍家里的拿手好菜。
正午时分,化隆人家的家宴才真正热闹起来。油香叠成塔,糖包垒成山,手抓羊肉冒着热气,土暖锅咕嘟着乡愁。老人们盘腿坐在炕上,年轻人围坐在桌旁,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在这里,每一道菜都是团圆的符号,每一口滋味都是情谊的见证。
(来源:青海日报)

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