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的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原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养殖的高原三文鱼,凭借独特优势抢占品质高地,使得龙羊峡成为我国三文鱼重要的养殖基地。
近日,龙洋知鲜有限公司以基于“5G+智慧渔业”的“五化三同”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全国水产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唯一的三文鱼企业。
记者走进龙洋知鲜有限公司,探寻公司如何通过全产业链构建起国产三文鱼标准化养殖体系的奥秘。龙羊峡的三文鱼产业为何能树立起国产三文鱼质量标杆,为国产三文鱼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好湖好水出好鱼
“龙羊”系藏语,意为险峻沟谷,这片水域全年平均水温12℃,水源为冰川雪山融水,水域面积达383平方公里,水体容量247亿立方米,全年平均水温12℃,水体透明度超5米,养殖区平均水深逾120米,为三文鱼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龙洋知鲜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在龙羊峡投资,以规模化、智能化方式养殖三文鱼。
龙洋知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安笛告诉记者,作为最早扎根龙羊峡的冷水鱼养殖企业,龙洋知鲜有限公司见证了这里“渔业基地”的发展过程。
“以前总觉得高原养不了三文鱼,没想到这一汪好水,竟成了聚宝盆。”徐安笛说,公司刚进驻时,不少人都怀疑高原能不能养出三文鱼,为了验证可行性,技术团队多次检测水质、监测水温,最终确定龙羊峡水库具备规模化养殖冷水鱼的条件。如今,公司在水库中搭建了200多个网箱,养殖1.5万吨三文鱼,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40多个城市。
多年坚守 成就全国质量最佳的冷水鱼
龙羊峡水库的平湖区域,三文鱼养殖网箱排列有序,整个养殖场共布设200余个网箱,规模壮观。每个圆形网箱的中心都精心设计饲料输送管道,饲养员只需在操作室内轻触按钮,即可一键启动投喂系统,即便遭遇恶劣天气,也能保障投喂效率。
徐安笛说,公司养殖的三文鱼需要经过3个阶段的成长过程:第一阶段,鱼卵在专业孵化场完成孵化,孕育出幼小鱼苗;待鱼苗生长至5克时,进入第二阶段,被转移至湖中的苗种场进行专项培育;当鱼苗长到约300克时,便进入第三阶段,移入圆形养殖网箱,直至体重达标至5公斤后,正式进入捕捞环节。
从孵化、育苗、幼鱼到成鱼,三文鱼的养殖周期约为3年。在此过程中,龙洋知鲜有限公司构建起三文鱼全生长周期的科学管理体系,其养殖技术与生产加工设备均严格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为中国冷水鱼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养殖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激素,每一批鱼都要经过检验检疫,确保食品安全。”徐安笛说,在养殖环节,公司坚持低密度养殖模式。
徐安笛告诉记者,欧洲有机标准为每立方米10公斤,而公司的养殖密度最高仅为每立方米5公斤,仅为欧洲有机标准的二分之一。低密度养殖既能降低鱼类疾病风险,又能为三文鱼提供充足活动空间,保证三文鱼紧实肉质与鲜甜口感。正是这份对生态和品质的坚守,让龙羊峡冷水鱼赢得了市场认可。
5G+智慧养鱼 网箱里的数字大脑
为支撑大数据系统高效运转,龙洋知鲜有限公司建设5G基站,实现养殖生产区域信号全覆盖,确保所有养殖数据能实时上传、快速处理,为生产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徐安笛说,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是品质保障的另一关键。从三文鱼孵化、育苗、养殖到加工、销售,实现全流程自主把控。针对三文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企业定制环保饲料并推行精细化投喂。引入5G+数智化管理系统,为养殖设备配备“智慧大脑”,实时采集养殖数据并建立科学模型,推动养殖过程精准化、科学化。
既要品质,又要高产,是龙洋知鲜有限公司养殖冷水三文鱼的方向。公司通过建立“内检+外检”双重质量检测机制,企业质检部门每日对每一批次三文鱼开展严格内检,同时委托国际SGS检测、欧陆检测及深圳、西宁海关检测中心等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常态化外检,顺利通过香港STC和CMA检测,严格检测寄生虫、重金属等指标,成功取得供港资质。
目前,龙羊峡三文鱼在国内国产三文鱼市场份额占比超50%;出口方面,产品已覆盖日本、新加坡、西班牙、墨西哥等十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国产三文鱼出口总量的97%。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