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群众文化体育馆举行闭幕式。比赛项目在当日全部完成。过去的6天里,来自全省8个市州、7个自治县及5所高校的少数民族运动健儿欢聚一堂,以“相约神韵黄南、共谱团结新篇”为主题,诉说手足之情,唱响团结之歌。
四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全省各族群众热切期盼的赛事,这一赛事是民族体育的盛大检阅,更是民族团结的精彩演绎。
本届运动会设10个大项、55个小项,1650名各族运动员团结拼搏、友好互助,在竞赛和联欢中加深情谊,写下青海大地各族儿女共赴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多彩文化交相辉映 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在万众瞩目的场馆里,在高原清风的吹拂下,在热烈闪耀的阳光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具象化呈现。
开幕式上,青海各民族运动员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神抖擞地步入会场。热情奔放的蒙古族舞蹈,最具民族特色的土族歌舞,撒拉族、藏族等各民族都带来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这一刻,运动场变成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大舞台,看台上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
来自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闹金拉毛看着场上的表演数次动容:“这些表演把文化、竞技和民俗融合起来,点燃了在场每一位少数民族同胞的浓浓自豪感。”
8月22日,比赛表演项目进行第二轮的激烈角逐,当天下午气温渐低,雨势渐大,给队伍造成不小的影响。当玉树藏族自治州代表队上场时,观众席上传来有力的呐喊声。青海师范大学代表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代表队为雨中的队伍呐喊。顷刻间,全场观众和参赛队都变身“啦啦队”,从这一刻起,相互加油鼓劲成了赛场不约而同的“约定”。不论哪支队伍上场,场下都是助威团。
各民族之间的惺惺相惜跨越了地域、超越了比赛、无关成绩。“常联系,我们不是对手,是永远的朋友!”
开幕式上,当《歌唱祖国》的音乐响起,在场所有人齐声合唱,此时,唱响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唱响了同一颗中国心。比赛场上,大家是“背对背”的对手,但场下却“面对面”相拥。民族团结,成为运动员心中的最高荣誉。
体育活动是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路径,事实证明,通过赛事有力助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奋进!
拼搏精神闪耀高原 民族运动焕发新生
在本届运动会上,各族运动员展现了超越自我的信念。他们乐观向上的风貌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个体化呈现,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一砖一瓦。
8月17日,在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体育馆内,青海民族大学代表队选手吴孜硕在绊跤(回族式摔跤)68公斤级比赛中与对手展开激烈角逐。当比赛进入到最后30秒的关键时刻,吴孜硕出现高原反应,身体不适。
领队老师赛自华见状立即准备申请弃权,但吴孜硕毫不犹豫地说出:“我不放弃!”最终,他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顽强战胜对手,成功摘得该级别一等奖。
8月22日,泽库县举沙袋比赛现场,90公斤以上量级是全场最大量级,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51岁的扎斗仍然在比赛中拼尽全力。敬业、专业的态度在他身上闪光。他举起了全场的最大公斤数——160公斤的沙袋,引得观众席一阵惊呼。扎斗赛后直言:“虽然年龄最大,但我在比赛时总忘了自己的年龄。”
当然,与其他体育赛事相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焕新的意义更为深邃突出。
此次比赛,成功举行了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史上首个赛牦牛项目,从传统竞技到创新比赛项目,其背后的意义不仅在于借赛事打造青海牦牛产业“走出去、叫得响、有看点”的重要平台,更在于铭记历史。历史上,游牧民族利用牦牛驮物转场,随着科技发展,小型皮卡成为青海牧民群众的家庭必需品,也就代替了此传统。社会必须发展,但历史值得铭记。
忆苦思甜,方知发展之可贵,民族富强之可贵,民族团结之可贵,祖国繁荣之可贵!
交流互鉴深化情谊 融合发展开辟新路
运动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此次运动会秉持“友好交流、互学互鉴”的理念,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通过体育竞赛、文化展演、生活交流等多种形式,各民族运动员和观众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尊重,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情感基础。
此次比赛,场内比赛竞技紧张热闹,场外“农体文旅商”融合盛宴同步上演。8月23日,在河南县赛场西侧,羊毛制品、青绣手工艺品、酸奶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青海乌日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题文创产品尤为亮眼,引得运动员及众多观众驻足。此次运动会搏克手、蒙古包已成为冰箱贴上的潮流元素。
“我们团队成员来自多个民族,产品融合了藏、蒙古、撒拉等文化符号。”负责人石晶抚着蒙古搏克造型的文创产品说,“办赛事也是促交融,各民族本就该像家人般团结互助,我们想用文创讲好团结故事,正如这些紧紧相依的卡通形象。”
在泽库分赛场,酸奶、羊绒制品、羊毛手工制品等当地特色产品的展示吸引了一众游客,特别是和日石刻,黑色的石头上,一个个精心雕刻的细节,再现了生动逼真的历史场景,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
一场运动会成为推动“农体文旅商养”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借助运动会平台,黄南州展示了青海高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了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的联动发展。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赛会组委会副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吴德军在闭幕式上表示:“本届运动会充分展示了青海各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无穷魅力,展示了各族运动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展现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系的深情厚谊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未来,唱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旋律。”
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青海实践再谱新篇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殷殷嘱托,谨记于心、笃之于行。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办好此次运动会,不仅是对青海民族体育发展成果的全面检阅,更是青海凝聚奋进力量、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盛大的闭幕式将运动会推向又一个高潮。各民族演员同台献艺,共同演唱《绿水青山》,愿景美好,歌声嘹亮,响彻云霄。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多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广泛深入,民族团结的基石不断夯实。
目前,“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今天,青海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态旅游、盐湖化工等特色产业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奋发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号角、一幅幅赶考路上的感人画面、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奋斗赞歌,画出了最大的“同心圆”。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