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观察】坎布拉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启示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1 10:05    编辑:许娜         

  前不久,坎布拉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青海省继昆仑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也是青海第7个获得“世界级”称号的自然保护地。坎布拉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不仅为青海增添了一张“国际名片”,更加凸显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彰显了中国对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遗迹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

  坎布拉地区的地质构造、沉积序列和地貌特征,系统保存了自三叠纪以来2.5亿年间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演变的珍贵记录。为解密高原隆升机制、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证材料。这种完整性和典型性,使其在全球地质学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同时,坎布拉地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季节性冻土发育,这种气候条件导致岩石物理风化强烈,地表侵蚀速率较快,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该区域的生态退化。近年来,坎布拉景区的年游客量也在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完善,致使改变了坎布拉的水文地质条件,还有人为刻划破坏原始岩面等不文明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旅游步道周边岩体风化加剧;周边村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与保护要求存在冲突,传统放牧活动影响植被恢复等问题也加剧了地质脆弱区的破坏。

  坎布拉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启示我们的,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地质保护的成果,而是让我们更加深刻意识到,我们站在了通向更高标准保护地质的起点,如何深入推进地质保护,让这片自然遗产真正实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永续传承,才是未来更重要的课题。因此,进一步深化地质保护,于青海而言,任重道远。构建更科学、更长效的保护机制迫在眉睫。这就需要纵深推进主动治理这一现代地质保护理念落实落地,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监测预警、社区共管等手段,实现地质遗迹的动态保护。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地面传感器,对关键地质点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构建更加科学的保护体系,系统性补短板、精准化强弱项,让坎布拉成为科学研究的高地、科普教育的阵地、生态旅游的胜地。在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补充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保护技术适配性不足的短板上下功夫,通过开展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演化研究,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地质保护不应只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应充分吸纳当地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参与保护工作,将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科学管理相结合。让当地农牧民成为地质保护的参与者,探索社区共管模式,既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又增强对该地区地质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量。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每一处岩石都是地质演化的见证者。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未来。推进地质保护,于青海来说,应以使命在肩的担当,探索科学创新的方法,持之以恒实干,真正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这片地质瑰宝真正成为传世遗产。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