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察汗河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4 09:25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身着“豹纹”外套,机警地环视四周!近日,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查看察汗河境内的红外相机时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的踪迹,这是豹猫首次在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地方进行夜间活动的视频。

  据介绍,大通县多年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数据收集及分类统计工作,红外相机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荒漠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岩羊、赤狐,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西伯利亚狍,其他三有野生动物有颈雉、山燥鹛等在察汗河生活的轨迹。

  近年来,大通县积极开展林(草)长制工作,建立县、林场、乡、村四级林(草)长组织体系,“林(草)长+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警长”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由570名林(草)长、1891名林草管护员组成的分级管理体系,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管护工作机制。

  同时,完善“一个预案、四个方案、六项制度”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机制,建立“3+3+N”的防灭火联动工作机制,将全县划分为289个大网格、431个小网格,把资源巡护、森林草原防火等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从严查处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工作初见成效,物种多样性逐渐丰富,现有野生动物215种、野生植物613种,雪豹、黑鹳、川西兜被兰等多种濒危动植物重返公众视野。

  此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探索“校地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宝库林场挂牌成立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研究博士(后)工作站”,并将察汗河景区展馆改造为大通县生物多样性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青海省生态教育示范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