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2024全国两会特刊·行进青海看发展】
青海:一江春水绿 万物争春光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04 09:52    编辑:张小千         

  【开栏的话】青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书写了更加精彩的青海新篇章,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青海各地各部门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为充分展现青海在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中取得的新成就,展示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的新成果、新气象、新动向,凝聚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蓬勃力量,西海都市报社即日起启动“行进青海看发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敬请关注。

黄河岸边绿意浓。解世强/摄

  青海,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擘画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如今的青海,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行动蔚然成风。放眼青海,处处是山清水秀的大美风光。

  为全国两会送上一份“礼物”

  时间:3月1日

  地点:青海湖东北岸

  人物:尕布藏才郎

  初春,江源大地春潮涌动。

  在青海湖畔不远处的草丛里,一只肥壮的荒漠猫在匍匐前行,伺机对猎物发起攻击。它的一举一动被藏在隐蔽处的摄影师尕布藏才郎记录下来。

  尕布藏才郎,家住青海湖东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闲暇时,他经常带着相机到青海湖畔采风。这些年来,他拍过普氏原羚、黑颈鹤、大天鹅、岩羊等野生动物。在他看来,随着青海湖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前鲜见的野生动物频频现身。

  说起这只肥壮的荒漠猫,尕布藏才郎想起同在海北州工作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尕布藏才郎说,2021年全国两会上,孔庆菊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的两种猫,其中之一便是荒漠猫。此后,荒漠猫成了动物界的“明星物种”。

  “今年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拍摄的这只荒漠猫算是送给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礼物’,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国家珍稀濒危物种。”尕布藏才郎说。

  荒漠猫是我国12种野生猫科动物中唯一的特有物种,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作为生态食物链中的一员,荒漠猫在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荒漠猫,从鲜为人知的“野猫”到成为“网红”,向外界展示了青海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的决心和信心。如今,除了青海湖、祁连山区域,在长江源、黄河源一带也记录到了荒漠猫的踪影。

  从2019年至今,荒漠猫成了尕布藏才郎关注的野生动物之一。这几年,他陆续拍摄到数量不多的荒漠猫,在他看来,除了运气,更多的是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荒漠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如今,荒漠猫出入的青海湖东北岸野草丛生,鼠兔、野鸡等相关联动物增多,为荒漠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数据看变化:截至目前,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540.98平方千米,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03万吨,普氏原羚数量达3400余只,鸟类种数达281种,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青海湖水质持续保持优良,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趋于平衡。

  首批12只赤麻鸭抵达隆宝滩

  时间:3月3日

  地点:玉树隆宝滩湿地

  人物:巴桑才仁

  时令已过雨水节气。位于长江源园区的玉树隆宝滩国际重要湿地依旧是一幅冬日的景象:寒风凛凛,冰天雪地。放眼望去,远处的山脉上白雪皑皑,无垠的草原上难觅春的气息。然而,呼啸的寒风,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33日,玉树隆宝滩湿地迎来了首批北迁的12只赤麻鸭。它们的到来,为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隆宝滩带来生命的气息。

  赤麻鸭的到来,也让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巴桑才仁和同事兴奋不已。这两天,他们每天除了用远程设备观察周围动向,还带着设备到隆宝滩周边巡护。巴桑才仁说,再过一个多月,南方过冬的黑颈鹤会陆续飞到这里。最近,他们带着设备到湿地巡护,排查隐患,为即将到来的黑颈鹤等水鸟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隆宝滩被誉为“黑颈鹤的故乡”,是我国第一个以黑颈鹤及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中亚-印度迁徙路线上重要的繁殖地和停歇地,是青藏高原地区黑颈鹤和斑头雁的主要繁殖地。如今,随着各项保护措施不断落实,保护区内黑颈鹤数量从最初的20余只增加到200多只。

  巴桑才仁说,十年前刚到这里上班时,环境艰苦,管理站最好的装备就是一个老式的军用望远镜。由于站里承担着日常巡护、检测、自然科普宣教、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社区共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于是徒步巡护就成了他和管护员的“家常便饭”。

  海拔高、道路难行,十几公里的巡护路要走近十个小时。有时候,遇到雨雪天得摸黑才能回到管理站。巴桑才仁说,巡护的过程很艰难,危险常常就在眼前。庆幸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到隆宝滩栖息的黑颈鹤逐年增多,大家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3年,对巴桑才仁和众多在隆宝滩湿地工作的人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隆宝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青海省第4个国际重要湿地。在巴桑才仁看来,隆宝滩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不仅是一种荣誉,更体现了我省生态保护的担当和成效。

  随着隆宝滩成为国际重要湿地的一员,到隆宝滩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去年,巴桑才仁大部分时间在接待访客,他用自身的努力宣传世界第三极的这片湿地。

  数据看变化: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青海湿地面积712.3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2.64%,位居全国前列。目前,青海有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玉树隆宝滩4处国际重要湿地、19处国家湿地公园、32处省级重要湿地。

  守护黄河的回报

  时间:3月2日

  地点:化隆群科黄河湿地

  人物:李玉峰

  清晨,流经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的黄河,波光潋滟,鸟鸣啁啾。放眼望去,湛蓝的水面上大天鹅成群,它们时而仰头高歌,时而低头戏水,甚是热闹。

  李玉峰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每年冬春时节,拍摄大天鹅已经成为他与“天鹅湖”不变的约定。飞翔、觅食、漫游、休息、翩翩起舞……打开他的相机,定格着大天鹅各种美丽的姿态。李玉峰袒露心声,在高原待久了,每次看到大天鹅都感到十分兴奋。

  李玉峰说,自2016年以来,到化隆群科越冬的大天鹅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十几只增加到现在的上百只。如今,每年大天鹅到黄河湿地越冬的时候,都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游客的到来,为化隆群科新区旅游市场带来了生机。

  化隆县群科新区是季节性旅游较为突出的一个地方,春夏季节,杏花盛开、杏子挂果,游客慕名而来,而到了冬天,游客就会减少。近年来,随着黄河库区水质的改善,吸引大天鹅、鸳鸯、绿头鸭等水鸟来到这里。水鸟的到来,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在黄河边的湿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水鸟。”在李玉峰看来,越来越多的水鸟选择到化隆黄河沿岸一带栖息,得益于当地对黄河生态的修复、治理,以及大规模开展的国土绿化行动。

  根据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化隆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仅2023年,化隆县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0.98万人次,义务植树123.02万株。

  近年来,化隆县政府加大黄河流域保护力度,陆续整治黄河沿岸的餐饮店、砂场等,禁止将餐饮、生活污水排入黄河。同时,提高黄河流域造林绿化规模,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大天鹅等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数据看变化:在绵延1600多公里的省境黄河干流线上,我省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截至目前,省境黄河流域共计完成营造林85.7万公顷,黄河上游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