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守护裸鲤,重现一个生机盎然的青海湖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03 12:05    编辑:张小千         

  裸鲤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供图

  青海湖流域的裸鲤。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供图

  裸鲤救护中心增殖车间的鱼苗。 陆广涛 摄

  “截至2023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已达12.03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6倍。”

  数字是抽象的,在抽象的数字背后,是青海保护青海湖裸鲤坚定不移的决心,是一代又一代护鱼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接续,是渔政执法人员护鱼红线监管的每一次执法,是科学家不断倾注的心血……

  从1982年封湖育鱼至今,我省已在保护湟鱼的漫途中“征战”了40余年。踏过一个又一个“十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果断行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今天,保护湟鱼、保护青海湖、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

  人工助力,开启生命繁衍的绿色通道

  每年春夏之交,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畔“湟鱼家园”都会聚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半河清水半河鱼”的重现成了这座海滨藏城的旅游热点。

  在咸水中生活,在淡水中产卵,青海湖裸鲤的性腺发育需要水流的刺激。湍急的河水从人工修建的一个个阶梯上流下,洄游的青海湖裸鲤奋力逆流而上,展示出生命顽强与神奇的力量。

  然而,曾几何时,这些重要的生命通道因为周边农牧民的农业需求被阻断。为保障青海湖裸鲤正常生殖洄游,自2010年起,我省投入4500万元,拆除多条河流的拦河坝,并按照每米高度降低10%的标准修建、改建滚坝,不仅畅通了洄游通道,还大大拓展了产卵场面积,彻底解决了多年来“鱼农争水”的矛盾。

  “这种‘敞开式阶梯形过鱼通道’,每1.6米间隔设置一个高30厘米的台阶和一个小水池,供鱼儿们休息缓冲,基本能够保证它们顺利上溯,大幅度提高了湟鱼洄游自然繁殖力。”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副主任祁洪芳介绍,这样的过鱼通道是湟鱼资源保护恢复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并不是我们一蹴而就得来的成果,是一次又一次在摸索中不断总结出的经验。”祁洪芳说,从2006年的导壁式过鱼通道,到2008年的金属简易过鱼通道,都是对如何建立更好通道所做的尝试。2010年开始,我省先后对沙柳河、泉吉河和哈尔盖河的拦河大坝进行拆除,依据之前的基础研究,修建、改建7座洄游通道,为青海湖裸鲤的生命繁衍开启了人工绿色通道。

  科技加码,重现河湖水清鱼跃美景

  近日,冬季的寒流席卷高原,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数千万尾青海湖裸鲤鱼苗却安然过冬。

  如果说管理设施投入是基础和保障,那么围绕栖息环境的生态修复和人工繁育技术,则为湟鱼重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每年6月下旬左右,从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马河等洄游产卵地的河道里,除了奋力洄游的湟鱼,我们还能看到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助产师”在冰冷的河水中进行青海湖裸鲤人工授精工作。“从河道的人工授精到增殖车间孵化,再到裸鲤中心池塘越冬、恒温循环水车间培育,最后再放流回青海湖,这中间亲鱼如何起捕、受精卵如何照料、车间培育如何控制好温度和水质等,重要的环节一环扣着一环,不能出半点差错,这是一场呵护生命的接力,科技支撑是最大的优势。”吴艳红说。

  据了解,2020年以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在逐步提高裸鲤人工培育成活率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絮团、开口饵料培育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了青海湖裸鲤仔鱼发育以及食性转变等早期发育特征,攻克了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研制了青海湖裸鲤仔鱼开口饵料配方、青海湖裸鲤疾病防治技术,青海湖裸鲤种苗淡水人工繁殖“三率”明显提高,仔鱼成活率达到80%以上。目前,我省已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苗种繁育和保种基地,形成较为全面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技术研发与实践平台,培育模式从传统的池塘培育模式,转变为工厂化车间培育模式,大大提高了人工增殖放流质量和规模。

  祁洪芳介绍道,自青海湖封湖育鱼实施以来,全省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成效,增殖放流从最初的每年300万尾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万尾。截至2023年,已累计放流2.1亿尾,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恢复贡献率达到26%。

  在这场青海湖裸鲤保卫战中,科技的不断提升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稳稳托起了青海湖裸鲤的重生之路。

  禁捕护鱼,执法监管拉紧资源保护红线

  对于我省一线渔业渔政工作人员来说,除了每年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季3个月时间的昼夜巡护,为防止不法分子偷捕湟鱼,冬季巡护也是他们的常态化工作,熬夜更是家常便饭。

  抓捕非法捕捞者、暗访排查、案件侦破,甚至面临暴力抗法,这支活跃在保护一线的执法队伍代表着我省不断强化的依法治渔力度,为青海湖裸鲤保护撑起了一片天。

  坚持保护与打击两手抓是我省青海湖裸鲤保护战的重点。

  去年9月25日,2023年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专项行动正式开启,一直到12月底,青海湖流域3州3县12个乡(镇)、2个农场、45个村,海南州、海北州、海西州沿青海湖区域及西宁市、海东市范围内的所有重点旅游、餐饮场所都纳入到非法捕捞重点执法监管区域。同时,在青海湖重点水域建立具有各执法环节衔接的渔业渔政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

  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面对非法捕捞者,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渔政人员才能做到执法严明、依法抓捕、惩罚有据。”从印发《青海湖封湖育鱼联席会议制度》《青海省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到成立环青海湖地区(流域)涉渔违法犯罪常态化防控打击领导小组,再到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湟鱼)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的通告》《保护青海湖裸鲤资源倡议书》,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围绕保护青海湖裸鲤的法律法规,给非法捕捞者以威慑。

  2023年,还组织相关州县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和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做到从“水面”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快查快办违法捕捞典型案件,时刻保持打击违法捕捞的高压态势。

  “当前,青海湖流域进入冬季冰封期,非法捕捞、人员违规上冰徒步等风险隐患增大。为解决好这一突出问题,持续巩固前一阶段打击整治成效,我们结合‘渔政亮剑2023’‘网盾行动’等系列执法行动,深挖非法销售背后偷捕者、组织者,彻底斩断非法销售利益链条,组织执法人员对环湖地区各村社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及时发现掌握非法捕捞风险隐患,用好渔业渔政综合信息监测系统,推动监控预警信息与公安、市场部门并网互通共享,提升监管效能,依托全省生态管护员体系,科学划分协助巡护区域,消除监管盲区,真正打通禁捕管理‘最后一公里’。”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几十年的青海湖裸鲤守护之路,我们从被动式拯救,到主动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如今,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增长,鸟类种群持续恢复,“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盛况每年如约而至,美丽的青海湖水清鱼跃,重现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