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乡村主题IP路在何方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21 09:36    编辑:孔令磊         
乐都区洪水镇双一村“村晚”演出现场。图片由乐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进入2月,一场场由各地农牧民自发组织、排练、演出的春节“村晚”频上热搜。全民“村晚”,激发出平凡又不凡的生命力。村村办“村晚”,人人秀才艺,村民们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村晚”中,乡亲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里,节目不需要多么精美,但每个人都能施展才华,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从去年火爆全网的“村超”“村BA”到今年全民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的“村晚”,全省各地的乡村以惊人的活力不断抽枝发芽,让老树开出新花。热闹非凡的文体活动背后,都有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乡村主题IP(知识产权)的路又在何方?

大通“村晚”接地气。郭红霞 摄

  群众自编自导

  烟火气里演绎幸福生活

  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最新公布的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中,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赛来塘镇、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上榜。与此同时,全省各地群众自发举办的“村晚”也异常火爆。

  从腊月到正月,从城市到乡村,一台台“村晚”精彩上演——《种皇田》《虎狮舞》《藏戏》《锅庄舞》《拉则》等歌舞节目及民俗表演,受到群众极高的关注。网络热度持续高涨的“村晚”也在短视频、直播的助推下热闹出圈,全国各地网友纷纷点赞青海乡土文化。

  “乐都村晚”“大通村晚”“湟源村晚”“循化村晚”“互助村晚”……一个个“草根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演身边人,话身边事,唱新生活,一句句俚语方言饱含了乡情乡愁,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气象。

  从观众变成演员,从台下走到台前,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双一村村民王文花说,参与“村晚”最大的感受就是四个字:特别过瘾!今年,王文花参与了《欢乐的老太》的创作和演出,虽然演出已结束,但想起登台演出的场景,她感慨不已:“虽然有时候会带着村民们跳广场舞,但正式登台演出还是第一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民们还有空参加表演,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王文花说,“村晚”演的是村民的身边事,在欢声笑语中让她感慨更深的是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多年来,双一村从“落后村”成为富饶美丽的幸福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村里,宽敞整洁的硬化路直通每家每户,在特色产业大棚和基地里忙碌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班玛“村晚”有特色。图片由班玛县文化馆提供

  政府全力搭台

  惠民服务保障一步到位

  “群众自发,政府搭台,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保障,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文联主席相金玉说,“村晚”虽小却独具匠心,虽然乡村的舞台布置简单朴实,但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省各地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共计628场次,服务103余万人次。

  在相金玉看来,相比其他的文化活动,“村晚”体现出它独有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让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从节目策划到筹备排练,从共同演绎到互相捧场,充实了群众的冬日生活、拉近了邻里关系,也让大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变化带来的满足与温暖。

  这方舞台上,村民成为主角,他们演绎着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讲述着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不仅如此,青海各地的“村晚”结合社火、皮影、高跷等当地的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展示了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村民们的才艺。

全情投入“村晚”表演。图片由乐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乡村主题IP

  全民参与大有可为

  “还有两天就要演出了,大家每天从早练到晚,只想把最精彩的节目呈现给乡亲们。”2月20日16时许,果洛州班玛县文化馆馆长才旦正和演员们抠细节,一遍遍核对演出流程,确保2月24日的班玛县赛来塘镇元宵节“村晚”万无一失。

  这场以“大地欢歌迎新春 五谷丰登庆丰年”为主题的“村晚”共有12个节目,由农牧民和当地文化工作者共同演绎,活动现场还有特色美食和非遗展示。从去年年底确定举办“村晚”到今年全民参与排练,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才旦总是被乡亲们的那股认真劲儿深深打动。

  “舞蹈《护林人》就是镇上的护林员和馆里的演员共创的新节目。”才旦说,在省文化馆专家们的指导下,“村晚”的节目质量大幅提升,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在全情付出。

  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介绍,作为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班玛县的“出圈”可以说是一次全民参与带来的厚积薄发。从去年开始,举办了一系列的文旅活动,特别是三色班玛文旅季、“尼那”(黑青稞)音乐节等,游客和群众的参与度极高。今年,班玛县将继续打造以“尼那”为主题的文化IP,在5月至9月最美的季节,举办音乐季、体育季、露营季、消费季等线下活动。

  扎西当周说,虽然有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不足,但他们将以示范展示点名单为契机,不断夯实城乡公共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创新打造一批文化惠民特色品牌,用心搭好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加的文化舞台,促进乡村群众文化“活”起来,乡村群众文艺氛围“浓”起来,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乐都区洪水镇双一村“村晚”热闹非凡。图片由乐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手记】

  打造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质、品牌内核、独特价值的乡村主题IP,展现并留住富有当地特色的乡味、乡景、乡情、乡魂,是推进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一场场乡村文化盛宴背后,我们清晰地看到:乡村发展已成这个时代挡不住的浪潮,如何在同质类活动中打造出各自的特色是关键。乡村振兴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理念、积极探索路径,充分发挥乡村的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层面,“村晚”是乡村活力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一次创意新生,既有乡土文化的意境,又借了互联网大潮的东风,在年轻人的参与下必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