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林草长制”促“林草长治”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张弘靓    发布时间: 2022-12-16 14:12    编辑: 孔令磊         

  黎晓刚 摄

  “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林(草)长制不仅是生态文明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大制度保障和长效工作机制。

  一年来,全市林(草)长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加强生态资源管护和国土绿化为主线,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任务,以“林草长制”促进“林草长治”,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地见效,构建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全域覆盖的林(草)长制工作新格局。

  现如今的西宁,出门可见城市绿景、绿树掩映的美丽村庄、灌乔编织的生态廊道、层峦叠翠的座座青山……城市风貌与绿色形态交织相融,绿色发展底色加快厚植,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卷轴正在徐徐展开。

  1619名林(草)长守护河湟谷地“每一寸绿色”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与保护,目前已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实现四级林(草)长全覆盖。

  全市1619名林(草)长、4903名林草管护员,对537.53万亩林地、252.39万亩天然牧草地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完善林(草)长巡查、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出台林(草)长制工作办法等7项制度措施,发布市级总林(草)长令,市县乡三级总林(草)长巡林巡草1349次,539个行政单位设立林(草)长公示牌。探索建立“林(草)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协同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管护。“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长效管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完善。

  绿化美化景观提升改造扮靓城区焕新颜

  春可赏花、夏可观色、秋可赏果、冬可增绿,作为西宁一年四季都能呈现的盎然景象,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亦可根据季节变成错落有致的“彩色走廊”,就连冬日里都能欣赏到挂满红彤彤果实的海棠树……

  我市坚持构建分布均衡、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林草湿生态系统,稳步推进西宁湟水流域、北川河岸线防护林带湿地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南北山四期等重点绿化工程,落实国土绿化任务75.14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1.2%,全面完成城区绿化美化及景观提升改造122处,实现森林覆盖率与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双增长、生态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双增强。积极开展碳汇试点,探索创新森林碳汇交易模式,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巩固提升。

  在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深度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将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空间划入相应的自然保护地,完成1处自然保护区和7处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工作,划定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45%。积极推进湟水湿地生态教育、西宁自然保护地原生植物种质资源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监测智能化建设,构建四级管理机制,湿地面积达329公顷,湿地率达64.67%,全力打造自然保护地“两个示范窗口”和“四个基地”,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价值逐年提升。

  持续强化林草湿资源管护共同守护绿树青山

  连续36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连续19年未发生重大林草有害生物入侵和灾害……

  如此成绩,要归功于我市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建立资源管护和护林防火“县、乡、村、管护站、护林员”五级“双护”责任体系,生态管护员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落实天保、公益林、草原管护任务789.9万亩。依法加强林草资源用途管控,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森林督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林草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全面落实“四个严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制度,压紧压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职责,对107万亩重点林区森林资源实施全覆盖监测预警,排查整治林草火灾隐患249项,进山入林口布卡设点447处,设置防火码747个,开展应急演练20次。严密构筑联防联控责任体系,全市划分3523个责任单元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各防火责任辖区实行挂图作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产业产值达13.61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西宁,生态美与百姓富已经形成了相统一的有机体。

  一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乡工程、林草生态产业,编制《西宁市沙棘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积极打造全市林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中藏药材种植及育苗基地,引导中藏药产业特色化发展,利用森林草原景观发展生态旅游,落实林草生态公益管护岗位2824个,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13.61亿元。推进青藏高原适生药用植物保护利用基地、大黑沟冰川遗址公园等建设项目,创建完成1个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注入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