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通水利:保障水安全 擦亮“水名片”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17 11:03    编辑: 朱月琴         

  水库环境优美。

  水鸟展翅翱翔、野鸭戏水觅食;鱼儿自由游弋、河水清澈见底;河岸干净整洁、河道绿意盎然……深秋,沿着北川河一路向北,“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水利局始终不忘满足全县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需要的初心,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河湖长制+林草长制+路长制+街长制”联动机制,同向发力,全力将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为西宁提供75%的生活用水

  洗漱、做饭、做家务……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顺着管道喷涌而出,可有多少人知道,西宁市的生活用水来自哪里?

  大通全县水资源总量6.71亿立方米,是青海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顺着北川河逆流而上,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映入眼帘。北川河流域承担着西宁市主要的饮用水供给功能,为西宁市提供75%的生活用水,被称为省会“水塔”。

  作为水源地的保护者,大通水利人深知肩上的责任与重担。大通县被水利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以来,大通县水利局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探索精细化节水道路。

  为进一步落实取水单位计量责任,不断规范水户的取用水行为,大通县开展节水监督检查,加强用水计划管理,及时督促取用水户安装计量设施并要求定期核验。目前,已创建58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和22家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率达到51%。实现网上办理取水许可证电子证照,2021年保有取水许可证34套,取水许可台账录入率为100%。

  加快节水型灌区提档升级,积极实施宝库渠灌区、石山灌区、北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全面发挥灌区灌溉效益,逐步向现代水利智慧化迈进。

  

  大河滩水库施工现场。摄影:邓建青

  让群众喝上水喝好水

  说到水,黄家寨镇大哈门村村民柴富春满脸笑容。位于大哈门村的大哈门水库,为下游8个村供应饮水,为了让村民喝上优质水,大通县水利局多方筹资建设大哈门水厂,实现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自从建了水厂后,水质特别好,水库管理所为民办实事也办得好,谁家的水管坏了,会及时来修。”柴富春说,人民群众的用水幸福感持续提升。

  为了让百姓喝上更安全的水,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大通在桦林乡境内的瓜拉峡建设大河滩水库,工程于2020年11月开工,预计2023年完工,将解决县城及沿线30余万人的饮水问题。

  依托园林片区、东部新城水源地,通过加压消毒,保障了大通县城9.9万人用水,目前年供水量360万立方米。逐步实现组建“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了从水源井到用水户全程科学、自动化输水监测及供水压力均衡控制。

  脱贫攻坚期间,大通县水利局通过27个项目的实施,巩固提升了116个贫困村和173个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实现了绝对饮水安全,大通县水利局脱贫攻坚工作人员获得省水利厅嘉奖。目前,共建成120项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担负2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37.94万人农村供水任务。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均达到100%,供水保障率98%。

  健康河湖建设初见成效

  这几年,沿着河岸锻炼、徒步的人越来越多,看到河面上成群的鸟类,很多人驻足拍照。一名摄影爱好者说,河道越来越干净了,不曾见过的鸟儿常来做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成了一道风景线。

  2017年以来,大通县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管护责任,分解管护责任,完善县级督导、乡镇主责、村级落实、村民参与的河道管理机制,形成层层担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转变。

  建立健全“自己的河(沟)道自己管护”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到管水、护水中来,努力将村级河(沟)道管护逐步实现从“群众看”到“群众干”的转变,打通“河湖长制”工作治水管水的“最后一公里”,在相关部门和大通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河道治理成效显著,健康河湖建设初见成效。

  水鸟在河畔安家。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登上“国字号”荣誉榜单

  去年,大通县登上全国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通过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合县情实际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建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维养结合的工程管护模式,提升了水库管护效率和质量,组建了高效稳定的水库巡查管护队伍,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解除后顾之忧,提高了管护效率。

  大通县探索部门联动创新管护机制,各水库管理单位和林业部门联动,由护林员兼任水库巡护员,护林员在护林的同时也承担了巡库的职责,转变为“水库管理单位为主+相关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及农户为辅”的多重管护模式,织密水库管护网,提高了水库管理及安全运行能力,充分发挥水库人饮和灌溉功能。

  4个灌区已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方面的作用,提高运营维护水平,推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目前,北川灌区已向桥头镇、黄家寨镇的7个村发放精准补贴,已到位资金4万余元。

  探索水土保持新模式

  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庙沟小流域,经大通县水利局探索生态清洁小流域创新模式,统筹配置沟道治理、生物过滤带、水源涵养、封育保护工作后,变得流水潺潺,绿树环绕,得到百姓一致好评,这为全面推进青海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十年来,大通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55.4平方千米,完成投资2.32亿元。经过长期治理,县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086.29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大通县水利部门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绘就“一城山水,大境通达”新画卷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水利答卷。(郭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