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看!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青海实践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6-24 09:55    编辑: 张启杰         

  多晶硅全厂全貌。黄河水电提供  

  绿色是青海发展的底气,绿色是青海前进的方向。

  锚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向精细化、高质化、规模化发展;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因势利导,乘势而上,让生态旅游成为展示大美青海的亮丽名片……

  今天的青海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青海擘画的蓝图,以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诠释着全省上下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发展青海特色现代经济体系的勇气与决心。

  光伏羊。资料图片  

   强链、延链、补链,推动盐湖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对青海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提出重大要求。

  夏日炎炎,天高云淡。察尔汗盐湖水天相接,悠远宁静的湖面上采盐作业船徐徐而动,与不远处高高耸立的工业厂房在湖面上的倒影共同描绘出一幅自然景观与现代工业相融合的美好画卷。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的察尔汗盐湖,总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其钾、钠、镁、锂的储量均居国内之首。

  一代又一代盐湖人在茫茫的察尔汗盐湖上接续奋斗,自主研发了光卤石水采船、反浮选冷结晶、固体钾矿溶解转化、尾盐热溶结晶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逐步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今天的盐湖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以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生动实践,着眼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从强链、延链、补链入手,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向精细化、高质化、规模化发展。钾肥产量一路突破至500万吨以上,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四,锂盐也成为当今新旧能源交替下,锂电储能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盐湖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率先实现国内IBC电池工业化量产,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

  从明确“百年盐湖,生态镁锂钾园”发展战略和“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战略布局,到形成氯化钾、碳酸锂、硝酸钾等18条产品生产线,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竞争力正一步步提升,循环产业链条越发强健。

  去年底,青海省政府与国家工信部联合印发了《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必将推动盐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青海盐湖也将为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新模式做出应有贡献。

  梦幻小火车。摄影:廖聪

  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发展升级

  “现在企业生产线工人从过去500多人降至200余人,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50%,产业能耗进一步下降,信息化带来的效益日益凸显。”近日,在青海泰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生产控制自动化系统(DCS)、WEMS能源管理系统、在线监测管理系统、ERP云管理系统、无人值守销售等五大“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工业生产高效化、低碳化。

  近年来,当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成为产业迭代的关键所在时,我省主动适应,高位推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批传统产业加大改革,先行先试,全省产业数字化持续深入,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经济体系加速更迭。

  “请减速,停车!”在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检斤区随着智慧语音指导,货运汽车在称重台停了下来。司机贾德民熟练地拿出手机,将事先备好的二维码在指定区域刷码后,一份送货单打印生成。

  与此同时,总机房屏幕上已经显示了此次检斤的详细信息,各个方位的摄像抓取让每次检斤过程安全、无误,而此次全智能检斤的过程,用时只花费大约2分钟。

  “西宁特钢在销售、采购、财务、成本、生产、质量、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应用等核心业务都实现了在线运行。”说话间青海西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建宁打开了数字化平台,只见物料信息、生产计划信息、排产信息、生产信息、质量控制信息,在一个小小的电脑屏幕前均清晰显现。西钢作为青海老牌工业企业,主动作为,在实现转型道路上奋勇向前,让这个“老钢厂”释放出了新动能。

  数字经济给了青海经济发展的底气,也让更多行业、更多地区参与到了数字经济发展中。2021年我省信息通信业围绕“网络强国”战略和“数字青海”建设,聚焦我省清洁能源、盐湖工业和矿山等重点行业,指导省内基础电信企业与黄河水电、盐湖集团、西部矿业锡铁山矿等工业企业对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

  记者同时从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今年青海省将继续围绕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工业园区数字化转型、鼓励利用数字技术围绕盐湖等产业开展深度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加快产业发展向数字化、低碳化、高效化转型。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机械臂。摄影:芈峤

  因势利导生态旅游成为大美青海亮丽名片

  碧波荡漾的高原蓝宝石青海湖、林木葱茏的原始森林互助北山、造化神奇的坎布拉丹霞地貌……这一个个风光旖旎的绝美景观既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也是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优势所在。

  作为全省地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地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域内拥有茶卡盐湖、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等众多旅游资源。茶卡盐湖的蓝天、白云、雪山和天水一色的梦幻景象让无数人为之魂牵梦萦。

  自开园营运以来,茶卡盐湖景区历经6年发展,成功将茶卡盐湖由一个单一的盐湖工业产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景色壮丽、游客云集的生态旅游胜地。旅游人数从2015年的百余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323万人次,即使2020年受疫情影响降低至175万人次,仍处于省内景区接待量的前列。

  据海西州相关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海西州旅游精品线路有青甘线、青藏线、柴达木环线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沿途景点景区,形成线路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生态旅游路线。

  有业内专家表示,全面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青海“四地”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这场“大考”,青海要毫不犹豫地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目前,青海生态旅游迈出了新步伐,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金银滩-原子城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从着眼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互促共赢,到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青海生态旅游向着叫好又叫座高歌猛进,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迈上了新台阶。随着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步伐加快,生态旅游已成为青海特色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手记: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的“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这也是青海奋力走好具有青海特色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的根本遵循,更是青海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构建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生态地位独特而重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让今天的青海,向世人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风景这边独好。

  近年来,全省上下立足生态禀赋、彰显生态优势,凝心聚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从农业、工业到旅游业,全面实现从粗放到集约高效转型,高新技术、高原特色农牧、生态旅游、大数据等产业正在向优发展中强链补链,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坚持走“生态青海、绿色农牧”的发展路子,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字号”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到推动构建形成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领先,再到生态旅游迈出新步伐,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金银滩—原子城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这一切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指引下,在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的青海,正在全力以赴向着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扎实迈进,聚力推动产业“四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努力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能源转型上实现新突破,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宽广。(作者:田得乾 芈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