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 绽放时代光彩
我省不可移动文物达6411处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6-10 10:12    编辑: 朱月琴         

  

  市民走进青海省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摄影:祁晓军

  在青海大地上,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民族结构、各种文化因素交融汇聚,留下了6400余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这些历史遗珍和红色遗迹遗物无声胜有声,讲述了青海故事。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翻开青海文物事业成绩单,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文物考古研究成果丰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提升……一项项喜人的成果,见证了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成效。

  我省可移动文物达31万件

  从宗日遗址到“2018血渭一号墓”,从描绘连臂踏歌场景的青海舞蹈纹彩陶盆到再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金器。在青海各地,一处处历经沧桑的遗址和一件件历史文物,不仅展现了青海文化的精髓,也讲述着千百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目前,全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41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46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名镇1个、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123家,考古遗址公园1个。登记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共41家,全省可移动文物数量为31万件。

  在青海文物家底更加厚实的背后,是我省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文物事业创新发展的成果。

  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海明长城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我省文物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文物工作在讲好青海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旅游名省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物保护投入持续增长,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全省争取落实各类文物保护资金14.1亿元,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图片由省文物局提供

  五年间实施文物保护工程458项

  2020年,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热水墓群和喇家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21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热水古墓“2018血渭一号”考古和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墓内出土金银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千余件。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展示了青海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省文物局局长高波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实施贵德考古基地建设、瞿昙寺壁画修复、喇家遗址保护、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修缮等文物保护工程458项。

  2021年,我省围绕黄河流域重要文物遗址、革命文物、长城长征文化公园建设、考古发掘等重点工作,储备了热水墓群、喇家遗址、班玛红军沟等一批重点保护项目。配合开展长城文化公园建设,明长城大通段成功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全省落实各类文物保护资金3.1亿元,实施文保项目53项。考古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完成中大型基本建设考古调查15项,完成考古勘探3项、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5项。

  我省还印发《青海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我省文物保护水平将全面提升,文物机构队伍力量增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更加凸显。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更加优化,科技助力文物事业发展作用更加显现。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事业更加广泛深入,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全省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迈出坚实步伐。

  博物馆让珍贵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青海、认识三江源,从探秘博物馆开始。

  如今,我省各市州的博物馆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推出虚拟展览、讲解直播等精彩纷呈的线上线下文化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参与,观众不但能够看到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还能参与其中,互动体验,拉近了文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2021年,省博物馆推出“1+3”主题展览,展出文物2400余件,多件文物珍品首次亮相,成为全国十大热搜展览。全省41家博物馆举办“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等展览63个,线上线下参观2000万人次。

  为讲好青海故事,我省运用红色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开展特色服务。

  省博物馆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大美青海的多元文化。柳湾彩陶博物馆通过与学校合作,建立彩陶文化实践基地,让更多学生在制作彩陶过程中了解青海彩陶历史。

  各大博物馆在办好特色展览、开展教育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文创这一载体,让青海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对接。近年来,我省博物馆着重将博物馆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开发出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八大系列千余款文创产品,青海文化元素通过文创产品走向国内外。

  让青海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文物工作者有责任讲好、讲活新时代的文物故事。”高波说,我省文物工作者在深入推动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不断深化文物价值挖掘研究,用心、用情、用力讲好青海文物故事。

  今年,我省将围绕国家长城、长征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编制公布青海明长城保护规划,建立长征、长城文物点重大项目修缮保护清单,做好方案编制、项目申报等工作。推进喇家遗址公园创建评定和热水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申报立项工作。

  我省将建设藏品资源数据库,设立藏品电子标识,建立文物身份证制度,实现藏品资源信息精准管理。推进馆藏文物科学保护,重点实施一批彩陶、纺织品等珍贵濒危和材质脆弱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在石窟寺保护利用中,我省将建立省域31处石窟寺数据库,启动编制石窟寺本体、载体、壁画、彩塑、雕像保护修缮及环境整治方案,并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充分挖掘文物藏品的丰富内涵和多种元素,开发更多具有原创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吴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