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三江水 共护三江源——大型纪录片《我住江之头》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3-27 10:25    编辑: 马秀         

藏羚。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

   一只成年水獭带领小水獭,走过通天河上的冰层,练习游泳;一只独眼成年雌性藏狐在草原上深挖洞穴,为5只刚出生的小宝宝“搭建新房”;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阵痛,一只小藏羚在可可西里诞生,30多分钟后,它已经跟在妈妈身后蹒跚学步;为了照顾刚出生的两个小宝宝,黑颈鹤夫妇轮流值守,守护它们的生命安全……随着纪录片《我住江之头》开播,三江源生态故事通过屏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期待!《我住江之头》开播

  3月25日晚,反映我省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五集纪录片《我住江之头》在央视开播,众多青海人充满了期待,纷纷转发开播的预告海报、预报短片。

  西宁市七一路小学教师张永芳说,长期以来,学校都以生态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校本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生态教育模式。看了纪录片开播的预告,她非常期待,希望通过观看纪录片,为师生打开“生态教育”更宽广的视野,为大家上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文学爱好者王玉兰看了预告片中的壮美风光和水獭、藏羚以及一只独眼藏狐的日常生活场景,感受最深的是: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富集,自然景观的独特,真的是无与伦比,令世人惊艳。

  社区工作者金拴成说:“看到《我住江之头》预告片中出品单位、播出频道、语言种类,拍摄完成的时间、优秀的团队、著名的导演等,我为之震惊,这是三江源走出青海,走向世界的节奏,也是我们青海人的骄傲。希望在正片中看到更精彩的内容。”

  看了《我住江之头》预告片,有网友留言:“开片雄浑壮观,辽阔的草原和连绵的山峰应和出三江源雄浑苍茫之美。一闪而过的格拉丹东雪山、长江源沱沱河,初春冰雪消融时的壮观景象和动物们嬉戏的温馨画面,抓人眼球,大美青海名不虚传。”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拍摄的一群斑头雁。摄影:李占轶

  震撼!三江之源雄浑壮阔

  “藏狐的悠闲、鼠兔的机智、羊群与狼的追逐……《我住江之头》展示出动物们最真实的一面,盛夏的三江源景色优美,入冬的三江源银装素裹。我为自己生活在三江源头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亲自去江之头,捕捉最美的风景作为留念。”摄影爱好者仁青说。

  一家人准时观看《我住江之头》第一集后,金拴成说:“纪录片镜头流畅、画面唯美、内容丰富,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水塔的‘清澈’与‘纯净’,看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青海人,我们一定要上下同心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他正在上高一的儿子金宇轩表示,青海生态优美,三江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繁多,生命力强大,保护好大美青海的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

  “纪录片反映了三江之源最真实最原始最纯净的自然景观。第一集《生命》既展现了三江源气势磅礴的壮阔之美,也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自然界独特的视觉盛宴。”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人员苗蕾说,作为一名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工作者,虽然日常的工作也和生态息息相关,但在纪录片中看到气势磅礴的雪山,美丽的草原、冰川、湿地、荒漠、森林等美景,依然让人感到震撼。

  看完纪录片,西宁市民郭星说:“每一幅画面都能够震撼灵魂,美丽神奇的三江源让人心向往之。希望我们能够保护、珍爱这一片土地,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事水利工作的乔永刚说:“片子全方位展现了三江源的雄浑壮阔,我们要共护大美青海天蓝、地绿和水清,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西宁市民观看纪录片。

  自豪!我们守护在路上

  看到雪豹漫步草场的镜头,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牧民文校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那年,为了守护刚刚出生的小雪豹,他搭帐篷坚守野外14天。

  “那年,我和同事,冒着生命危险,观测保护雪豹母子。今晚再一次看到纪录片里精彩的画面,我感觉三江源的物种是可爱的,也是珍贵的。今年,我会和其他管护员,在通天河两岸寻找野生动物跨地域迁徙的线索。”文校说。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效果明显,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雪豹、藏野驴、野牦牛、黑颈鹤、金雕、猎隼等旗舰物种数量不断增多。这些野生动物,都是纪录片的取材对象。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牧民格日说,纪录片通过一个个细节,以小见大,展示了高原野生动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马贵说:“正如纪录片反映的那样,置身园区任何一个地方,每时每刻都会有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惊喜。三江源已成为野生动物理想的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我们将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护好这片生态高地,保护好‘中华水塔’。”

  “因为向往藏羚保护事业,2015年我来到可可西里,我和巡山队员把藏羚当家人,很多次亲眼目睹了小藏羚出生的艰难。尽管这里海拔高,地域广,气候复杂多变,这里依然就是野生动物生活的热土,更是需要我们坚守的地方。”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人员才索加说。

  玉树州杂多县网信办干部永泽说:“纪录片再次提醒我,我是三江源头的孩子,我愿意和我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一起,继续为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感谢!同饮三江水

  纪录片《我住江之头》播出,不仅青海人民守候在电视机前,也吸引了长江沿岸居民的目光,他们关注着三江源头,关注着青海生态。

  住在长江第一城宜宾的朱玉洁是宜宾市叙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朱玉洁没有来过青海,三江源之于她只存在于书本和影视作品中,纪录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令她震惊。她说,江之头居住的野生动物都是精灵,它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最近几年,她明显感觉到宜宾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江水更加清澈,候鸟准时到来,她更加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她一定要带着孩子去一趟青海,看看长江水是怎么流到宜宾的。

  长江水流经重庆,做家具生意的孙红耀也在观看纪录片,一边看一边回忆曾经在青海的旅游时光,一边点赞青海的生态保护。

  徐辰超是上海第二批援青干部,2013年7月,他远赴果洛州玛多县,任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2016年7月离任。纪录片播出时已经很晚了,他的女儿执意要陪他一起看,一边看一边询问青海的情况,以及他在青海工作生活的情况。

  “纪录片一播,瞬间让我回忆起9年前初到玛多的场景。从此,我的心紧紧同青海的生态、青海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徐辰超说,即便回到上海五六年了,即便从商了,他仍时常与玛多县的老朋友联系,问他们藏野驴是不是更多了,黄河边的草滩是不是恢复得更好了。纪录片里丰美的水草、洁白的雪山、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无不让他感怀青海保护三江源生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感怀那段难忘的援青岁月。

  纪录片播完,徐辰超的女儿依旧精力充沛地问这问那,想要获取更多三江源的信息。她心里充满了对长江源头的热爱和向往,也无比感恩一江清水从上海汇入大海。(祁宗珠 徐变银 彭娜 达娃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