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十四五”生态环保交出开局答卷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1-11 10:18    编辑: 马燕燕         

  2021年,是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年——

  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指标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连续6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随着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掷地有声,一项项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铿锵有力,我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生态保护彰显“省会担当”。

  2021年以来,我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准确把握维护“三个安全”大局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生态本底更加夯实。

  【蓝天答卷】

  关键词:对准焦距、靶向施策,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为90.4%,PM2.5年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8.6%,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指标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连续6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为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管控,注重精准管理、精细治理,丰富技防手段,加大无人机日常巡查,建成建筑工地智慧化监测监管系统100套、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84套、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5套。深入开展“一市一策”精细化管控,实施“煤改气”、低氮锅炉改造265.54蒸吨,全面织密防控网络。主动深化源头管控,扎实开展夏季臭氧污染管控、供暖季主城区燃煤散烧整治、老旧柴油货车淘汰等专项行动,检查企业、工地111家,拆除燃煤设施444台,淘汰老旧柴油货车224辆。建立机动车排放监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在主城区主要路口实施全天候机动车尾气监测,推送尾气超标车辆538辆,处罚297辆。

  【碧水答卷】

  关键词:多点发力、整体推进,水域生态治理提质增效

  2021年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水生态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水污染溯源治理,编制《黄河流域(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重点水环境改善工程,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1.225亿元,先后实施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水环境治理工程、甘河西山中水生态再利用建设、“千吨万人”水源地整治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全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清洁工程,探索实行南川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511.25万元,对全市169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逐一监测溯源。

  【净土答卷】

  关键词:兜牢底线、标本兼治,土壤环境安全愈加巩固

  2021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电子联单执行率和安全处置利用率实现“双100%”。

  2021年以来,我市科学编制《西宁市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地块排放、固危废一体化管理,完成15家涉重金属行业企业余量梳理工作,将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纳入监管,将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目标和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推动土壤污染监管广度。基本完成4块历史遗留铬污染场地管控修复治理,祁连山南麓西宁市13处图斑矿山环境生态恢复完成市级验收。

  推进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功打造了10个固废资源化利用链条,凝练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牧场模式”等3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试点模式汇集,并在全国推广。大力开展固废危废基础数据调查,全面实施“清废行动”,高标准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93个疑似问题清单整治。疫情期间,打造医疗废物全过程闭环化处理模式,全力筑牢疫情末端防线。

  【实干答卷】

  关键词:高位推进、全程跟踪,督察问题整改有力有效

  2021年以来,我市始终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积极探索“三清单两制度”督办机制。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我市1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3项,转办的1386件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第二轮反馈涉及我市11项问题已整改完成8项,转办我市办理的748件信访举报案件已办理742件,办结率99.1%。一体推进黄河流域警示教育片问题整改,在狠抓点上问题拔钉销号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6项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执法答卷】

  关键词:严字当头、依法作为,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遏制

  2021年以来,我市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高质量办理生态环境群众信访投诉840件,实现受理、查处、结案率“3个100%”。进一步规范环境执法程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一案双查”机制,挖掘符合索赔条件案件线索,完成5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件,有效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社会共识。

  据悉,截至目前,累计出动环境行政执法人员1.05万人(次),检查企业3323家(次),查处环境各类违法行为72起,处罚金额387.32万元,查处扣押案件2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起,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境信用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全市47家重点企业和76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环境信用评价,形成有力震慑。妥善处置“11·24”粗苯泄露事故,完成全市146家持证排污单位许可证质量核查、438家持证排污单位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提交审核、66家持证排污单位排污许可执行报告内容审核。

  【创新答卷】

  关键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现代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2021年以来,我市主动适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突出项目杠杆效应,着力深化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举措,系统谋划实施重点生态治理项目54个,总投资11.7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186亿元,同比增长10%。编制《西宁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西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西宁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西宁市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为将我市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城市典范提供制度基础。

  探索建立国家、地方和外资利用重大项目清单,提前介入掌握重点项目环评情况,实现同步审批,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制定《西宁市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方案》,科学划定27个优先保护单元、15个重点管控单元和13个一般管控单元,分类建立各环境管控单元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从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管控、资源开发效率方面明确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要求,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宣传答卷】

  关键词:丰富载体、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21年以来,我市打造集新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平台等为一体的环保融媒体平台,制作《环保之窗》环保专题节目20余期,开展“走进环境监测”“走进污水处理厂”等公众开放日活动33次。稳步推进碳积分示范项目,研发推广西宁市碳积分微信小程序,个人、团体通过低碳公益场景认养林木607棵,碳汇总量近35吨,开展低碳教育进校园活动,向310名积极参加低碳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发放宣传“碳积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