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赋能
——西宁市首次承办“国字号”创新挑战赛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0-14 10:42    编辑: 成忱         

技术需求方、挑战团队、第三方服务机构签约仪式

科技部火炬中心、省科技厅、西宁市政府领导共同启动挑战赛开幕式

技术需求方与挑战团队竞争对接

  突破生物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建立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新模式,中国创新挑战赛首次走进青海,61个制约青海省生物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由834名国内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行业顶尖专家学者“揭榜”,提供201项解决方案,产业技术难题将被一一攻克。2021年9月27日至29日,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青海)首场现场赛展开“实力大比武”。经技术需求方与挑战团队“现场比拼”“竞争对接”,组织方积极开展技术撮合,浙江大学、青海大学2个挑战团队获得“优胜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8个创新团队获得“优秀奖”,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43项。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西宁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等14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高原青海,以包容开放的胸怀、求贤若渴的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的高姿,首次迎接国家级盛会——中国创新挑战赛的到来。

  这仅是西宁以创新驱动为抓手,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切实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直观见证之一。

  筑牢创新基础 激发创新活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回望“十三五”,西宁市科技创新利好消息频频传出:

  2019年西宁市正式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成为达标园区;西宁地区科研机构53家,占全省的83%;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2家,占全省的100%;省级重点实验室62家,占全省的86%;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占全省的76%;科技小巨人企业37家,占全省的71%;高新技术企业167家,占全省的76.6%;省级科技型企业292家,占全省的64%;市级科技型企业254家;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从2061件、1004件增长到5160件、326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45件增长到6.4件。2015年到2019年,全市R&D研发投入占比由0.76%增长到1.29%,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增加至57%。

  一批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专项落子有声、一个个制约科研核心技术难题得以攻克,为西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光伏光热、锂电储能、特色化工、有色合金、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向集群化、链条式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西宁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势头强劲。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全市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以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全省首位。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瞄准关键技术瓶颈和产业发展需求,累计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1914项,争取资金支持18.64亿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博士服务团”等人才工程,制定西宁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意见,设立总规模1亿元以上的人才开发基金,形成青藏高原人才和资本富集区。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西宁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潮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出台《西宁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西宁市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条(暂行)》《西宁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奖励措施(试行)》《西宁市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试行)》等50余项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国家、省、市关联配套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率先在全省实施科技项目投入机制改革,建立科技项目资金后补助的投入机制和双向制衡、双重监督的科技项目评估评审机制。

  科技创新投入逐步提高。建立完善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从2016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9亿元。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从2015年的800万元增长到2820万元,增长3.5倍。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成功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西宁市作为青海省唯一承担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的试点城市,2011年3月正式启动试点,全市上下合力攻坚、开拓创新,重点实施“5568”创新工程,即五个行动、五个平台、六个专项、八个产学研创新基地,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经过近十年努力,西宁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正式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标志着西宁市成功迈入以科技创新推动未来发展新时代。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围绕光伏制造业基地、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铝镁合金产业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瞄准关键技术瓶颈和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76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43项。诺德4.5微米超薄锂离子电池铜箔技术全球首创;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自主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东川光伏产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制出第一块三角焊带拼片组件;央宗药业自主研发梓醇片获得国家中药一类新药临床试验审批,实现青海省国家一类新药临床审批零突破;突破大型还原炉核心技术,建成国际首条48对棒还原炉万吨多晶硅生产线;攻克高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技术,建成国内最大磷酸铁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生物科技产业园列入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东川工业园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甘河工业园被确定为国家循环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试点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着力打造“世界藏毯之都”,锂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初具雏形,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和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与清华大学科技园合作共建青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填补了青海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空白。建成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降低了创业者门槛,创新创业氛围得到进一步增强。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分别建成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西宁拥有国家级、省级科技孵化器数达到13家,众创空间数达到34家。城北区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为青海首个以县级行政区域为载体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科技惠民提高生活品质】

  科技惠农兴农作用显著。开展科技赋能“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设立市级乡村振兴专项、农业重大专项,实施农业领域科技项目130余项,投入科技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实施项目36项。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11家。湟源县成为全省唯一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认定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41个,培育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7个。出台《西宁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每年选派20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建设青藏高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专家工作站和实习实训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利用“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深入各县区开展星火人才培训。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布局优化。调整优化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现有格局,“三核十区百园”格局基本形成。加大市级农业科技园培育力度,认定首批市级农业科技园。以西纳川区域为核心,青藏高原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线下展厅及线上管理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组建了由106名省内外涉农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的园区百名专家服务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

  科技服务民生成效突出。打造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推进公共场所WIFI免费覆盖。推进“智能交通”工程和掌上公交APP系统,方便市民出行。打造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实施一体化信息动态管理,实现基层医疗信息全覆盖。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与推广,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重达标。推动“治山、治水、造林”工程和水资源污染治理及保护工程。搭建检验监测和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食品安全“快检速查”网络监管,提高全市食品检验检测和卫生监管能力。

  【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市政府与省科技厅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等主题,开展多次会商。构建科技“飞地”,共建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北川科技走廊,通过科技招商释放基地孵化功能。深化与上海浦东的长期战略合作,在两地设立“浦东·西宁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利用先进地区人才、科技、资本资源向外辐射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平台。建成西宁科技大市场,与西安、兰州、浦东、宁波、洛阳、运城等地科技大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采用“项目揽才、产业聚才”等方式,不断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达到43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73万人。2019年“西宁市人才服务中心”在西宁科技大市场挂牌,促进人才工作与科技长效深度融合。支持美国、德国、法国、古巴等国家14名外国专家,在西宁市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培训。动态调整完善西宁市科技专家库,2000余名专家长期活跃在科技战线。

  【科技服务体系全链条式发展】

  科技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西宁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中心转制为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行业研发中心、检测检验、科技咨询、科技评估、大型仪器共享等新型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科技服务业队伍。西宁地区拥有科技服务机构4000余家,其中规上科技服务企业85家。

  西宁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由西宁市政府、省科技厅、青海国家高新区联合共建的西宁科技大市场于2019年5月启动运行,设有“一网一厅四中心八平台”,集“展示、交易、交流、共享、服务”五个核心功能,入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20家,开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了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功能最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青藏高原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

  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充分展示科技魅力,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线上线下方式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开展网上论坛、成果展示、项目对接、项目签约等活动。2020年举办首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2021年举办西宁-武汉、西宁-南京、西宁-兰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共促成科技合作及成果转化项目8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