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上筑起金色的梦想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9-11 11:24    编辑: 马秀         

  西出德令哈市区,一条长24公里的公路笔直宽敞。从西出口放眼望去,新能源产业园区南缘自东向西横贯而过。园区的路有个形象的名字——金光大道,资源路、陶斯图路、察汉沙路、乌兰干沟路4条道路自北向南而过。9月6日下午,骄阳正艳,大道两侧一面面向日镜组成的方阵一望无际,不远处有一座高耸的塔,塔顶金光闪耀。

  当日,我们来到德令哈太阳能工业园区的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24日,现有111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覆盖热能、自动化、机械、化工、材料、项目管理等领域,涵盖太阳能热发电涉及的所有技术领域,其中九十多名员工来自海西州当地。戴上安全帽,我们进入向日镜方阵。曹得宏是这家公司的综合办公室主任,一名年轻的90后业务骨干,介绍起公司情况,他如数家珍。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光热发电项目于2011年开工,一期10MW工程已于2013年7月5日实现并网发电。这个外表看起来金光闪闪的方阵,居然有着多个第一头衔:我国第一座、也是全球第三座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2015年,中控太阳能开展一期10MW熔盐改造项目,2016年8月20日10MW塔式熔盐光热电站一次性打通全流程并成功并网发电。二期50MW于2016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是国家能源局首批光热示范项目,采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路线,可连续24小时发电,可为当地八万余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年节约标煤4.8万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2.4万吨。2018年12月30日,二期项目建成并网发电,目前运行稳定,已达到设计值。

  值得称道的是,光热发电项目中全部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实现了电站关键装备的全国产化设计、制造及大规模稳定运行,项目完成多项新产品和装备研制,聚光精度、光热转化效率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和能量效率设计、基于分布式网络通信的镜场大规模聚光控制、高精度智能跟踪定日镜装备、太阳能吸热储热技术和专项装备研制等多项技术成为公司的核心技术,2014年9月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12月被省科技厅评定为“科技型企业”,2016年12月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获得“海西州科技进步一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西州科技创新一等奖”等多个科技成果奖项。曹得宏说,目前光热电站还处于边运行边调试阶段,2020年发电1亿千瓦时,第一季度发电达成率超过设计发电量值100%。

  近年来,德令哈市充分发挥光照和风能资源优势,快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开发,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总量1550MW,光伏光热发电和风电产业初具规模。为了支撑太阳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德令哈市加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将市域三个方向规划一定范围作为新能源发展用地,道路通畅,供水充足,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无疑,德令哈市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记者了解到,借助新能源发电产业兴起的东风,一些知名企业抓住机遇陆续在德令哈市开工建设了一批新能源装备配套产业,华汇新能源非标件设备及风电塔筒制造、日晶光电一期100MW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组件、深圳拓日500MW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青海明阳500MW风机整机、青海明阳200MW高倍聚光设备制造、爱能森一期30万吨储热熔盐等一系列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已建成投产。

  “德令哈”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金色的世界如今已经基本构建起技术试验、装备制造、发电站为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新格局。(张卫平 王秀云 张红梅 海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