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诗和远方画卷徐徐展开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7-14 10:14    编辑: 马秀         
 
 
 

  这里,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这里,有着最早的茶马互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军事重地;

  这就是湟源,在风雨沧桑中积淀出的一座重要文化古城。

  瞧!宗家沟、丹噶尔古城、日月山、大黑沟……一张张秀丽壮美的照片在朋友圈中频频刷爆,让人们不禁惊叹,曾经藏在深闺不知处的景区成了一个个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湟源县全面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推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迎接八方宾客。独特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五年成就

  为湟源百姓交出幸福账单

  追寻着历史的足迹,带着对古人的敬仰,沿着这条茶马古道,人们总会在青藏线上,探访着“丹噶尔”古城的秘密,醋坊、当铺、粮行、茶馆、洋行、车夫……这条充满了明清印记的丹噶尔古城为不少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有这样一组喜人的数字:“十三五”期间,湟源县完成旅游接待1326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累计投资2.2亿元完成日月山景区、小高陵景区、宗家沟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年,湟源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底蕴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推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在全县旅游的发展旅程中,描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丹噶尔古城先后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宁八景之一”和“西宁最美的街区”,入选为西北旅游总评榜中的“西北十大旅游古镇”;湟源县被人民网评选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红色旅游

  小高陵成为红色教育主阵地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湟源县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紧牵住小高陵村“红色文化”的“牛鼻子”, “建”阵地,“兴”培训,倾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全力打好湟源县红色文化“特色牌”。开辟了西路红军纪念馆、新青海精神、小高陵等涉及党建、生态环境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等5个领域现场教学实践基地14处,着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大联盟”。2020年,小高陵党性教育基地入选青海省委组织部“一县一基地、一县一特色”教育基地名录,小高陵系列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通过盘活集体资源,整合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着力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区,带动周边14个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持续增收。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高陵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以高原农业文化——人造梯田为景观,以徒步游、观光游为主,已完成文化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稻草屋,观景洋房、景区标识标牌、道路硬化、观景带等建设,并投入使用,2019年修建滑索、滑道、地毯式观光电梯,种植土豆、向日葵、油菜籽等经济型作物,拟建磨坊、油坊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及销售。

  不容错过

  这些打卡地一定要去

  【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600多年的历史,自西汉以来,这里便逐渐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第一个“茶马互市”,开辟了唐蕃古道,宋代为丝绸南路要冲,明清时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京、津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形成了专门从事民族贸易的“藏商”队伍,丹噶尔以“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美称名扬四海。

  【日月山】距湟源县城约40多公里,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古今闻名,传说众多,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宗家沟】此地山势峥嵘,峰峦纵横,沟脑通塞外,利于进退。沟内气候宜人,林木葱郁、山泉奔涌,风景绝佳,很适宜人类居住。洞外景象奇特,右为百丈红砂峭壁,左为松林缓坡,洞口有崎岖石阶沿石壁而下。

  【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 “党建+文化+旅游”为抓手,发扬祖辈前人“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将小高陵打造成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主、以现代农业观光、生态体验和休闲度假为辅的旅游产业综合体。

  【日月山下的24个庄廓】一个很有特色的乡建民宿项目,位于日月山下的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是丝绸之路的节点,是唐蕃古道的驿站,位于海藏咽喉、草原门户位置。

  【大黑沟景区】省级AAA级森林公园,又称“海藏咽喉原始森林公园”,距西宁市市区36公里该景区具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包括中草药)和野生动物资源,充分展现了植物和生物的多样性。

  乡村旅游

  让百姓乘上幸福快车

  湟源县坚持规划先行,通篇谋划的原则,重点打造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与创建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基地型、农业观光型、名村名镇型、花卉苗木型、田园生态型等多种类型的特色乡村旅游村,创造更多的旅游精品,培育出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正在美丽蝶变。

  兔尔干村——日月山下一个古老的村庄,依托茶马古道和国道线优势形成兔尔干集镇,保护性修缮了老土坯房,展现出了古镇民居的特色。与青海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保护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合同,打造特色民宿24个庄廓,现已试营业。

  克素尔村——位于109国道沿线,基础设施完善,且通过高原美丽乡村等项目,将村庄建设成为独具藏族特色的村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乡党委、政府瞄准其发展潜力,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在村内建设克素尔藏寨旅游展销大厅、高原药物小镇及旅游展销大厅,通过开展藏族民宅观摩、销售独具藏族风格的藏饰品、手工艺品等,走出了一条藏寨乡村游的新路子。

  波航乡麻尼台新村——该村充分利用临近315国道、县城的优势,将“党建—农家客栈—餐饮”作为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乡村农家旅游产业。培育农家乐9户、农家客栈93户。为了加强管理,成立了农家客栈旅游管委会和乡村旅游协会,协会会员68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制度和相关章程,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