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才让:防沙治沙领头人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1-07-08 09:13    编辑: 马燕燕         

  “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如今的治沙成绩。”回想起当年与风沙作斗争,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珠玉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昌才让心中有太多的感慨。

  曾经的沙珠玉,被当地人称为“风库”,是共和县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曾经黄沙连片,6级以上的大风天每年达到50天以上。沙珠玉无玉更无珠,有的只是漫无边际的沙子。沙珠玉曾被当地人称为“风窝窝”“沙窝窝”“穷窝窝”,沙来人走,村民每过几年就得搬一次家。干旱多风的气候加速荒漠化,加之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固沙植物,导致植被退化。

  “何时才能阻止风沙肆虐,让沙漠披绿?”7月2日,69岁的文昌才让向记者谈起治沙,眼里泪花点点。他说,这辈子流泪的次数不多,但是看到沙漠变绿洲的时候,他忍不住流泪了,因为这么多年的苦干实干终于见了成效。他的前方始终飘扬着一面旗帜,几十年来,这是信仰之旗,更是精神之旗。

  村里到处都是凹凸不平的山地,想要扩大生产规模首先要将土地平整好。年轻时,文昌才让跟村民们一起平整土地,由于太过用力,他的双手经常受伤流血,这个能干的年轻人很快得到了上级认可。1973年,文昌才让加入共青团,“宣誓时,我心里想的是一定要早日加入党组织。”

  1974年,沙珠玉乡推进植树造林治沙绿化工程,省政府派治沙专家赵宏斌前来沙珠玉进行技术指导,文昌才让跟着专家学习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从此,他的人生和治沙造林紧紧结合在一起。

  担任珠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时,文昌才让给大家传授经验:“栽种柳树的时候,要根据树根大小挖出深浅适合的树坑,栽种苹果树时要掌握嫁接技术。”这些跟赵宏斌学来的植树经验,他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文昌才让成为全乡的治沙队长、治沙能手。

  每天植树前,文昌才让都把红旗插上沙丘,增强大家植树造林的信心。1984年,文昌才让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种树、守林、挖渠,文昌才让总是冲锋在前。在他的带领下,沙珠玉采用造、封、管相结合的方法,逐渐由插干造林改为植苗造林,在无灌溉条件下种出了一片片直播林、农田防护林、薪炭林,原本的荒滩和沙漠逐步有了色彩。文昌才让说,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治沙,我们治沙人的干劲更足了。

  种树人苦大。跋涉在沙漠里,每个人的脚后跟都肿得像干裂的土地,走路时脚底板疼得钻心窝子。

  文昌才让记得,去上村植树时,每日住着简陋的帐篷,夜里只有皮袄御寒,日子很艰苦,而他们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但他们每天依然穿梭在沙漠里,用背篓往外背沙子,硬是在上村的荒滩上种植了67公顷柠条,上村风沙弥漫的景象渐渐消失。

  如今,站在珠玉山上俯瞰,村庄变成沙漠绿洲,文昌才让满眼都是对这些花草树木的珍爱。村民们也享受到了生态农业政策扶持,发展旅游业,实现家门口致富。生态美、村民富的生活,于沙珠玉而言实属来之不易。

  这些年,文昌才让经常到各村去传授治沙经验,足迹遍布沙珠玉乡的角角落落。文昌才让说,党员的心里得时刻装着老百姓,为群众服务就要迎难而上。

  近几年,沙珠玉乡的群众自己筹款买树、栽树,村民养成了在房前屋后栽种树木的习惯。而植树经验丰富的文昌才让家里松树、柳树、榆树、樱桃树、李子树、竹子等生长得郁郁葱葱。文昌才让荣获了沙珠玉乡党委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文昌才让说:“我是党员,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在治沙的路上一直走下去。”(马璞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