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在各区推行,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高;
全市先后建立多个垃圾分拣中心,专门分拣让垃圾各有去处;
废旧电池、荧光管、医疗废物有害垃圾在“两废”中心解毒填埋;
厨余餐厨垃圾实现定时、定点、定线路公交化收集,“西宁模式”持续在全国领跑;
2018年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努力,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明显,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化利用率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市区400余个居民小区,26.56万户,已实现生活垃圾“四分类”全覆盖占比83%;厨余餐厨垃圾的定时、定点、定线路的公交化“西宁模式”持续在全国领跑;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立,其中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能力2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能力2800吨/日,上半年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回收化利用率达35%,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
9月27日,在香格里拉4期,小区内新投放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成了住户们的“新宠”,住户们只要将可回收垃圾投放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就能获得相应积分。“我们中区将省政府家属院和香格里拉4期作为试点小区投放量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依托第三方免费无偿运营,住户可以通过二维码、人脸识别,每次正确投放都可以获得积分,再利用社区、物业开展活动时把礼品奖励给投放业主,这种方式现在很受住户们的欢迎。”城中区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孙向明介绍。
全市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总体布局,注重源头分流,以处理设施为基础建设四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格局。
截至目前,市区累计设置投放点6000余个,其中“四分类”桶点近2000处。首批设置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50余组,布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近850处,12个小区创建达标示范小区。
此外,全市所有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其中可回收物纳入再生资源体系回收利用;有害垃圾依托全市医疗废弃物和危废处置中心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能力20吨/日)实现协同处置;厨余餐厨处理设施1座,日均处置厨余餐厨垃圾200吨左右,拟迁建日处理400吨厨余餐厨垃圾项目,该项目迁建升级正由国有公司牵头实施,可满足厨余餐厨垃圾处理需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2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启动建设,设施布局覆盖全市,能力与近期产生量相匹配,确保我市生活垃圾可全量无害化处置。
全市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回收化利用率达35%,日均1300余吨,涉塑、涉纺、涉金属、涉纸、涉电子产品等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分别进入相应的可回收和无害化处置网络资源化利用。同时,在此基础上水槽沟生活垃圾填埋场规划新建绿植垃圾利用、大件垃圾拆解等日产出量500吨的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分选及资源化减量化利用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严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