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通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4-03 09:31    编辑: 马秀         

  一

  大通,自古为“丝绸之路”青海道北线主要通道之一。历史上的大通得名于源自祁连山脉东段的湟水支流大通河。公元前61年,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河湟时,开通大通至张掖的通道。之后,这一青海北部通道逐渐发挥着丝绸之路辅道的作用,并日益繁盛。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经常群雄割据,烽烟四起,丝路堵塞,往返于东西方的商队、僧侣及流民,取道西宁,经过大通,翻越达坂,出扁都口至张掖,方才汇于丝路古道。隋炀帝西征吐谷浑、高僧法显赴天竺,均从大通进入河西走廊。

  清雍正三年设立大通卫,并筑大通(今门源浩门)、白塔(今大通城关)等城;乾隆九年,大通卫署迁于白塔城,乾隆二十六年,改卫为县。之后随着建制沿革,大通、门源分别置县,达坂山以北的大通河流域为门源,达坂山以南北川河流域为大通。自魏晋,大通因丝绸之路战备通道而闻名,因唐宋丝绸贸易而繁荣,尤其到明代因制海禁而西贸易政策的实施,为丝路沿线和辅线节点城镇融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便利条件,同时也为中原与西域及以西地区进行商品贸易、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安全的通道。

  至清乾隆朝中后期,大通境内的长宁堡、新城堡、黄家寨、向阳堡、白塔城等三十三堡寨在丝路辅道的带动和刺激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处于通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又有重要的煤炭、水电等战略资源,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今境内依然保留着不少烽火墩台和省内较为完整的数十公里土夯明长城。

  从县城桥头镇出发,东出中达坂山至门源阴田可达武威,北出上达坂山隧道可达青石嘴再通河西张掖,西越黑林垭口直达西海及青海湖地区到敦煌,南通湟中、互助,与西宁接壤。大通交通史不仅是一部推动人文交流、经济繁荣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一代代交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史。20世纪三十年代青海建省,大通由甘肃划入青海省,当时军民共建拓宽修建了大通境内第一条公路——宁大公路。大通解放时,过境的宁张公路为全省六条省道之一。之后对宁门、互大、大宝等公路进行了改造。六十年代末,在宁张沥青路面公路正式建成之际,省内第一条支线铁路宁大铁路开建,并在三年后建成通车,拥有煤炭运输专线等企业专线九条。这一阶段为大通交通发展的初步阶段,也是关键基础阶段。昔日晴通雨阻、大雪封山的宁张公路自此畅通无阻,进一步促进了沿线交通和经济生产的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大通交通发展迈入快速道,大通道的作用和功能也更趋显著。这一时期,境内省级公路和县际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九五”末期大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十五”期间,大通公路交通基本形成了“四纵三横”为主骨架的“树枝型”公路网,至“十一五”末期,大通公路交通路网结构不断优化,路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由“树枝型”路网向“网络型”路网过渡,公路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县公路交通更加安全便捷通畅,发展也更加迅速。宁大高速全线贯通,兰新高铁建成通车,村道硬化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的目标,县城公交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到末期,全县初步形成了“四纵三横两环”的网络型公路网。

  “十三五”时期是大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国家出台了不少大战略大手笔大思路,主要有生态保护、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等,也在这一时期,大通公路交通飞速发展,公路等级不断升级,路网结构日趋优化,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初现雏形。大通交通紧密与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对接,为建成便捷、高效、安全、经济、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而努力。2018年,大通交通新续建项目达三十余项,总投资数十亿元,其中大通至克图高速、加定至西海高速大通段、国道227线改线段、大湟平公路、公交枢纽站、新能源公交充电站、综合汽车客运站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部分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行。尤其是建成的大湟平公路,与前期完工的平互大公路连接成环,至此西宁外环绕城线全线贯通通车,大通是衔接两条线路的重要连通节点,为全力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战略布局,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通交通从古时的邮驿系统到当代的公路网络再发展到如今的公路、铁路、管道、光缆、互联网等组成的综合智能运输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量和质上以指数级跃升,对于复兴青海丝绸古道,激活青海道各个干、支线,使它们重新融入连通东西交流的国际商贸通道之中,起到连通东西的关键作用。

  在西宁海湖新区,有一商业区,名为唐道637。起初不解其意,后来细想,竟是“唐蕃和亲”时的年号。唐蕃古道横贯陕甘,沿河湟谷地进入西宁,不仅推动了汉藏人文交流,而且开拓和繁荣了沿线经济,也间接影响和促进了通往河西走廊的丝路沿线人文交往和商贸流通。在海东市平安区新建有一处“古驿平安”的小镇,小镇设施古香古色,人文气息浓重,几乎与“丹噶尔古城”相媲美。“唐道637”、“古驿平安”和“丹噶尔古城”的建成并非偶然,可以理解为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兴与激活。

  20世纪末,海拔3792.75米的达坂山隧道修通,使227线这条大通道的通行更加安全便捷畅通。2014年兰新高铁复线建成通车,从兰州到西宁经大通直达河西走廊,标志着这条大通道的功能和作用发生着质的变化。人们从丝绸之路青海道“北线”汇入丝路主道愈来愈方便快捷。

  二

  从大通往西的三大通道,去往张掖的国道227线最为繁忙,人流车流物流较大。走这条通道直达河西张掖及敦煌的次数虽然不多,但印象深刻,恍如昨日。

  第一次从大通出扁都口到河西走廊是十年前的一个夏日。

  七月的达坂山,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牛羊遍地,风景如画。进入门源大通河流域,一片金黄,百万亩油菜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半山腰的观景台上,游人如织,彩旗飘扬。在达坂山下的青石嘴镇匆忙吃了午饭,一路直奔河西,翻越了美丽的祁连山草原,进入了甘青交界的扁都口,这里已不再像祁连山地区牛羊成群了,而是意想不到的荒凉和悲怆。大地以写意的方式展现了它的苍劲与深厚。茫茫河西走廊,沙漠戈壁中点缀着大大小小的绿洲与村落,山体的颜色也不再像达坂山披着绿装,而是原始大地的底色裸露——深灰色、焦黑色、黄白色、土黄色。无法想象干涸的河西走廊能容纳如此多的城镇和村落,的确令人惊叹。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河西地区,水成了至贵的资源,以至于这里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河流,仅有的几条由祁连山融雪水汇成的小河也成了季节河。尽管如此,这里的人们依然得生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维系和守护河西大通道的畅通,有“金张掖”之称的河西重镇张掖市被包围在这无尽的戈壁之中,宛如一幅优美而诱人的画卷。

  车过酒泉而入嘉峪关古城,夕阳西下,古城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中愈现魅力和气势。万里长城尽头的嘉峪雄关,在历史上无数次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入侵。这种地域的防御是原始而又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这也间接导致了区域内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流、融合,反而成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推动力之一。出了玉门关,在往甘新交界的星星峡途中,大自然展现给我们的是更大的苍凉,广漠无垠的戈壁和焦黑色的山丘带给我们连绵不断的震撼。在敦煌莫高窟,夕阳下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种奇异和壮美。雄壮与柔美,干涸与水泊,沙漠与绿洲创造着奇景迭出的无限瑰丽。

  从大通到河西走廊尽头,不亲历一次,根本无法领略到这条大通道给人带来的一次次惊喜。在这里,大漠、绿洲、泉水、落日、悬月、古城等所有胜景一起向你涌来,叫人猝不及防。这条大通道历经千年而不衰,人文遗迹不胜枚举,匆忙的旅程根本无法一探究竟。

  丝绸之路自西汉通使西域而成,这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从此日渐被人们所熟知。自此,丝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经济、文化、宗教、商贸、军事等方面自然流通,农耕与游牧、内地与边疆、平原与高地、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亚欧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贸易,也促使大通道沿线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

  三

  参加工作后,单位安排笔者下基层锻炼。那时大通至西海公路正在建设之中。经过一年建设而全线贯通。竣工验收后,由于山岭路段,岩石开凿的排水沟达不到标准,领导派我和爆破手老张负责边沟爆破作业。我们把炸药埋放在边沟岩石上开凿的洞中,设置好导火索,串连了三十个炮眼。老张先让我到安全距离隐蔽,之后他点燃导火索主线快速和我会合隐蔽。在预定的爆破时间内,炮声不绝。炮声停后,我想查看效果如何,便起身快步向作业现场走去,突听身后老张大喊:“停下!停下!快隐蔽!”听他这么叫,我侧身躲在一块大石后,就听一声巨响,身边石块纷纷坠落,身上也落了好几块小石子。原来有一响炮延后爆炸了。如果我再向前几步,那后果不堪设想。遭此惊险一幕后,我每次都小心谨慎,直到完成工作任务。

  这条大通道也于当年顺利交工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之后,大通至西海公路经过多次升级改造,成为大通西出青海湖地区的公路交通大动脉。2017年加定至西海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使大通交通公路网融入环青海湖高等级公路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前两年国家批复下达了克图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使大通又获得了一条从东峡向化连接门源直达河西走廊武威的高等级公路。目前这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八成,预计2020年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至此,大通至河西丝绸之路即将建成三条主要通道,分别连接河西走廊东中西主要节点城市。全部建成后,大通往西北连接河西走廊将达到两条高速公路、一条客运专线、一条国道、两条省道共六条通道,这些连接通道无疑将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增强丝路拉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代代交通人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使大通对外交通和区域交通初步实现了综合化、网络化,达到了从“瓶颈制约”到“逐步缓解”,为县域经济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为域内外“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做出了特殊贡献。

  今夏,曾与一位本土作家交谈时,他说,大通就是大通道啊。仅从字面意思而言,确如其所言,大通就是大通道,而且是丝绸之路极其重要的大通道。正是这个定位和认识使大通交通飞跃发展,越过了达坂,直通外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各个文明早就划定了一些边界和可能的区域,文明不可能漂移太远,也无法被山川河谷所阻,最终在大通道的连接之下趋于相通。大通所属的河湟谷地是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同时也是三大区文化的交汇融合点,也许对于既像边疆,又是内地的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只有不断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吸收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青藏高原藏文化的精华,才能走出历史和现实的大通道,实现我们的梦想。(马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