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不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美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1-14 10:46    编辑: 陈悦         

  青海湖美景 记者 宋明慧摄

  春日,万物开始萌动,冰封了一整个冬天的湖开了,南迁的斑头雁、鸬鹚等夏候鸟陆续归来,准备在青海湖“安营扎寨”;夏季,这里开始进入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众多省内外、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踏来,在这里观赏它的雄浑壮阔;金秋时节,这里的万物好像已开始酝酿来年春天的华丽绽放,远处的群山逐渐被白雪覆盖,近处的草原开始褪去绿色,夏候鸟们成群结队开始南迁;到了冬季,大天鹅迁徙到这里越冬,伴着早晨冉冉升起的红日,湖面上舞动的大天鹅如一只只仙子,打破了青海湖冬日的沉寂。

  如果青海大地上景别的变化和季节有关,那么青海湖的美可以说和季节无关,春夏秋冬的更替,青海湖却在不一样的季节里呈现着不一样的大美。青海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近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中持续加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在一项项扎实有序的工作中推动青海湖在保护与发展中实现共赢,在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的基础上,打好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两张牌”,推动青海湖景区向着全域全季全时旅游跨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基础。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底,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4516.23平方公里,创14年最大值。青海湖鸟类种类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189种增加到目前的225种,新增鸟种2种,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由200余只增加到2793只,达到监测以来历史最高值,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8.8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34倍,持续向好的生态平衡系统初步形成。

  良好的生态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景观,可以说领略过青海湖的壮美之后,大家一定会有一种青海湖归来不看湖的感慨,从最早的一个地质景观成为在省内和国内都享有盛誉的高原美湖。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规划建设,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编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规划,组织实施了总投资超10亿元的生态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项目,景区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青海湖也成为了宣传大美青海的一个形象“窗口”,这些年,青海湖景区积极转变思维定势,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积极构架能够全面展现青海湖生态环境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方面进行探索。

  梳理景区生态旅游资源,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相继推出文化、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以青海湖观鸟季、青海湖户外运动旅游季、青海湖祭海文化旅游体验季三大节庆活动为主线的系列旅游产品体系,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梦幻青海湖摄影大赛”“青海湖全国徒步大会”等系列体育文化旅游活动,传递爱护环境,环保健康理念,使得青海湖景区的生态旅游品牌打造进程走在全省前列。

  同时,积极培育并推出祭海、户外露营、婚纱拍摄、自驾和骑行等系列专题生态旅游产品,注重文旅融合发展,推动“非遗”文化进景区,打造《圣洁青海湖》祭海剧目,还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以鱼雷为主题的展馆--“中国鱼雷·青海湖试验基地展馆”。

  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利用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契机,依托青海湖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旅游+生态”研学旅游产品,以中小学生“保护青海湖,我们在行动”走进青海湖自然课堂生态研学产品为主,陆续将推出包括观鸟旅游季、生态科考、生态体验、生态探险、高原湿地动植物科普、生态研学夏令营、社会实践、观鸟、观鱼、观昆虫等生态研学旅游产品,成为青海湖景区树立青海湖生态旅游景区新形象。

  从景区条件的不断改善到旅游产品的日趋多元,青海湖景区于2011年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以来,又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8年,青海湖景区接待旅游人数由2011年的85万人次增加到400万人次,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站在当下看未来,下一步青海湖景区将全力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让发展旅游业的过程成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促进青海湖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宋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