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倾力打造湟水河畔的“桃花长廊”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05-08 09:34    编辑: 许娜         

  民和桃花源内如烟绽放的桃花。

  桃树栽植现场。

  去年秋季新栽植的桃树陆续开花。

  春季桃树栽植现场,搬运桃树苗的群众脸上乐开了花。

  桃花源内游客齐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4月的春风吹绿了河湟谷地,也吹开了那枝头娇俏的桃花,呈现一幅人在花中游、花在人边俏的动人春日图,游人们醉了春风,醉了桃花。

  在青海高原,桃花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张“金名片”。每年春天,位于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垣上桃花源内灿烂绽放的万枝桃花鲜艳娇媚,花香扑鼻,千姿百态,层叠如烟,令人如醉。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花海风情,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至,踏春赏花。因为民和是兰新铁路进入青海的第一站,民和桃花源也因此被赋予“天路桃源”的美称。

  民和桃花源远流长。据当地年过七旬的冯吉德老人介绍,他家的家谱记载,他们冯氏家族是汉朝时候从陕西迁来定居的,根据先祖们流传下来的话,当时这里并没有桃树,是先祖们每年借回陕西老家祭祖之机,一株一株带回来的,按照家谱记载的年限推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4月初,一场5000人规模的国土绿化大会战,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史纳村(原民和镁厂片区)的一片覆土空地上打响,拉开了海东市2019年国土绿化暨50万人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的序曲。

  当天的义务植树大军共植树10000株,而其中9000株为桃树。

  记者得知,种植这么多桃树,是因为民和县给自己旅游发展的新定位:结合湟水生态经济建设,加快桃花谷、桃花岛建设,努力打造湟水流域公路沿线桃花长廊。

  这条“桃花长廊”,指的是从109国道老鸦峡东段至川口镇近20公里的狭长谷沟地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条极富激情和活力的狭长地带曾一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摇篮”,也是曾经远近闻名的“硅铁走廊”。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海东市提出“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生态海东建设的新蓝图:加强湟水河流域、黄河流域和县内重点河道生态治理,打造沿河绿色长廊。

  民和县在今年明确提出要持续开展湟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湟水河两侧500米以内永久性复垦复绿,不再开发建设。

  按照既定的思路,借助我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的东风,民和县对老鸦峡东段至川口镇这段狭长地带上的废弃企业厂房全部进行拆除和复垦复绿。

  2018年秋季,民和县把国土绿化秋季造林大会战的主战场搬到了松树乡店子村地段的湟水河谷地,首次在湟水河谷地栽下数千株桃树,绿化面积达630亩(1亩≈0.067公顷)。同时在湟水河民和段两岸山坡上栽植了1万亩的山杏、油松、白榆等绿化苗木。

  近两年来,民和县累计完成造林17.2万亩,尤其在湟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中,拆除废旧厂房41家47万平方米,关停、拆除禁养区养殖场45家,绿化面积达1710亩,栽植数万株桃树,一批桃花岛、桃花谷建设已具雏形。

  打造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多赢的“桃花长廊”,民和县已经奏响奋进的序曲。而从长远看,民和的“桃花长廊”还不止于此,未来还将延伸至东起马场垣乡下川口村的桃花源,西止于老鸦峡东段的“桃花谷”。

  正值春日,记者乘车沿着这一路行驶时,只见路旁绿树红花相间,那些繁花绿意扑面而来,一下子减轻了人们驾车乘车的疲乏感,路途中的人们尽情享受这一场不经意间邂逅的春日盛宴。虽然尚未彰显出“万支丹彩灼春融”醉美花海的美丽,但那一片片探出嫩芽的桃树林已经在向人们宣告一个好消息——未来的春天,这里将成为青海东部名副其实的“桃花长廊”。(潘玲 石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