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近百只渔鸥聚集小峡口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04-01 09:43    编辑: 许娜         

  摄影:黎晓刚

  “刚刚路过小峡口,湟水河上盘旋着好多白色大鸟,翼展很宽,腿细长,很像是白鹭,有近三十多只,以前在咱们西宁很少看见这种鸟类。”3月29日早上,一热心微友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一段话。这位微友看到的白色大鸟究竟是什么鸟?它们是匆匆过客,还是西宁的常住“居民”?为啥有越来越多的鸟儿汇聚西宁?

  近百只渔鸥聚集很少见到

  “它们是渔鸥!”西宁市观鸟协会负责人经过辨认后指出。3月29日中午,记者与西宁市观鸟协会一行人一同来到小峡口,在湟水河流经的宁湖湿地公园看到,一大群头部为黑色、嘴巴为橘红色、肚腹为白色的鸟站在湟水河中间的滩涂上,据粗略统计,大约有近百只,它们与七八十只绿头鸭一起迎风站立,任由春风“梳理”着它们的羽毛。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的水鸟还有普通鸬鹚、大白鹭、白骨顶、凤头鸊鷉等。这位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渔鸥在西宁水库、湿地、公园等经常可以看到,但是一次性有近百只渔鸥出现,还是很少见到的。”

  湟水湿地:渔鸥等旅鸟的驿站

  据分析,眼下正值迁徙季,迁徙候鸟渔鸥是在迁徙途中经过我市,看到适合歇脚觅食的湟水河中滩涂,就留了下来,估计它们是前往青海湖及其周边区域孵化繁殖的。

  为啥有越来越多的鸟儿汇聚西宁?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实施“河湖清”建设行动,河道治理已见成效,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曾经一度看不见身影的土著鱼又回来了,丰富了鸟儿的食物源。一处处湿地、滩涂,成为旅鸟迁徙途中的“驿站”,同时,不少旅鸟变成了留鸟,定居西宁。

  许多渔鸥穿上了“婚纱”

  在宁湖湿地公园,一大群渔鸥或在水面嬉戏、或在高空飞舞,它们飞翔的姿态轻快无比。

  “这些歇脚的渔鸥,大多数头黑而嘴近黄,上下眼睑白色,看似是巨型的红嘴鸥,但嘴厚重且色彩有异——这是渔鸥的繁殖羽,也叫夏羽(夏季“着装”)或婚羽,通俗说就是渔鸥穿上了婚纱,是渔鸥性成熟的标志。”市观鸟协会负责人介绍,渔鸥冬羽(冬季“着装”)为:头白,眼周具暗斑,脸颊有深色斑块,嘴上红色大部分消失。渔鸥飞行时翼下全白,仅翼尖有小块黑色。所以微友误认为它们是白色的大鸟,很像是白鹭,其实不然。(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