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互助的“第一眼”——毛斯湖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2-28 09:27    编辑: 许娜         

  每次走在毛斯湖岸边,67岁的王兴财老人都少不了感慨。“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见证了这片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湖。”王兴财指着不远处在湖边漫步的人群说:“曾经这里都是臭味,夏天苍蝇蚊子漫天飞,冬天臭水沟结的都是黑冰,是片遭人嫌弃的地方。现在这里岸上有塑胶漫道、木质的景观廊桥、四季常绿的松柏,水里有鱼有芦苇,是我们互助的新名片啊!”

  6万平方米的毛斯湖,是由地下水和地表水汇集形成的小型湖泊,南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吐谷浑大道,北至平大公路,东接毛斯路,西邻迎宾大道,既是威远镇旧城区和新城区的分水线,又是进入互助县所看到的“第一眼”,它的成色关系到互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然而,前些年,这里因为远离威远镇中心地带疏于管理,污水的渗入以及生活垃圾的倾倒,导致湖水严重污染。“我年轻时这里有几条小河,村里的孩子常来抓鱼玩,后来这里慢慢变臭了,冬天味道还小一些,一到夏天行人都要绕道走。”王兴财告诉记者,之前他从不带孙子来这里散步。

  当地人都如此嫌弃,更不用说经常跑长途的客车司机。“你看一进西宁,高速路两旁都是景观带,近处是植被远处是高楼,看一眼就知道是大城市。”陈俊国常年跑着西宁至互助的客运,对于两地间“第一眼”的落差深有感触。近处是荒滩野地臭水沟,远处是在建的楼房,总给他一种“互助既没有品味又欠发达,好像就是因为污染而被人遗忘的角落。”

  2017年初,互助县为彻底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实施了毛斯湖生态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经过人工改造形成了景观湖体,整个项目治理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为两年,让这片臭水沟彻底得到整治,摇身一变成了景观湖。”项目负责人马守文介绍,针对原来湖体缺乏连贯性、生态型、游览型等问题,依照地理环境和特点,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连贯了湖体脉络,增加了特色水体植被。在湖体沿岸设计了漫道和园林小品,提升了空间品味和休闲功能,实现了健康生态和景观美化的共存。

  走在毛斯湖沿岸的红色漫道上,冬日的毛斯湖枯萎的芦苇杆,顶着少许的雪片矗立冰封的湖面上,远处附有古韵的景观廊桥,好一副冬日的萧瑟美。“是不是有几分诗情画意啊!”马守文的言语间并无渲染和夸大。

  “正是因为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才能有如今这‘三季开花四季常青’的诗情画意。”令马守文欣慰的是,因为对上游水源的监控和管制,毛斯湖水源的水质再无异味和污染,毛斯湖周边的生态,随着暴马丁香、油松、青扦等树种,通过人工种植不断地覆盖周边的荒滩野地,裸露的土地经过连续补植八瓣梅、马兰花以及人工草坪,恢复了自我修复能力。“为毛斯湖中的植物造景,以及岸边乔灌花草景观的长成,给从外地引进的彩叶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毛斯湖及其周边不仅形成了持久的景观带,而且逐步恢复了原有的生态链。只要不再人为破坏,这里将永存诗情画意。”

  “你现在到宁互高速出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毛斯湖及其周边的景观,第二眼才是远处的高楼大厦,既有诗情画意又有城市化的建设,不论是谁都会对互助留下美好的印象。”马守文说。(李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