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赛“三级跳”的背后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12-19 09:48    编辑: 马秀         

  12月14日,当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主任刘兴海从世界冰壶巡回赛主席阿明·哈德手中接过世界冰壶巡回赛全球积分赛的牌匾后,他紧紧地握住了右拳。紧张、激动、兴奋、欣慰都融化在这个小小的瞬间。

  邀请赛,精英赛,全球积分赛。

  三年,三届,三级跳。

  仅仅三岁的冰壶精英赛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了完美的提档升级。

  借鉴学习,自信办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质疑,认可,被称赞。

  冰壶精英赛如一个攀登者一样一步一步在国际冰壶界确立着自己的地位。

  “时尚、简约、精彩。”简单的6个字和不足6分钟的灯光秀展示,给了本届冰壶赛一个十足的国际范儿的开始。

  “担心啊,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就怕跳闸。”当开幕式现场的所有人都在随灯光的律动欢呼时,只有场边的刘兴海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一个环节舒一口气。

  这种像坐过山车一样的心情年年都有。

  首届,难。

  “完全不懂。”刘兴海说,最初的想法和大家一样,觉得只要把池子灌满水,冻上就行。“直到国际制冰师开始一公分一公分制冰的时候,一下就傻了。”

  虽然首届邀请赛如期开幕,但刘兴海绷着的那根弦却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场馆、办公室、餐厅……凡是和比赛有一点关系的角角落落,他每天都要跑好几遍。

  “真心累,就想睡觉。”发生在两年前那个12月的点点滴滴,记忆还是那样清晰。

  第二届,顺。

  “有了第一届的经验,第二届就轻松多了。”刘兴海说,“央视直播需要的架子,螺丝怎么扣我们都知道。”

  有了首届“魔鬼”般的学习经历,第二届冰壶赛显然成熟自信了许多。邀请赛成功升级为精英赛,在这届赛事上,世界排名前八位的队伍悉数到场。

  第三届,牛。

  “我真的没想到世界冰壶巡回赛主席阿明·哈德先生会来,还亲自为我们颁发了全球积分赛的牌匾。”这样的惊喜是刘兴海没有想到的,然而这样的惊喜也是令他欣慰的,“说明这个赛事已经真正有了它的影响力。”

  开幕式当天,阿明·哈德对“高原第一冰”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说来到多巴基地就像回家了一样亲切,尽管他是第一次来到青海。“这是一项世界顶尖的高水平赛事,办赛理念、水平、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

  这样的评价和赛事总裁判长凯斯的认可一样。已经连续三届担任总裁判长的凯斯第一次看到“高原第一冰”的时候,不禁惊呼:“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冰壶赛场,相信每一支队伍在这里比赛都是一种享受。”

  三年来,凯斯已经成了“高原第一冰”的忠实“冰粉”,在很多大赛上,凯斯总是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宣传“高原第一冰”。由此,多巴基地、青海和在这里举办的冰壶精英赛让更多的人向往。

  “俗话说,三岁看老。这项赛事成功举办了三届,是该走向成熟的时候了。”刘兴海像说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说着冰壶精英赛,充满着期待,满怀着信心。

  “赛事一定要有突破,哪怕每年只有一点点,否则就会进入瓶颈。”刘兴海说,这三年走得非常艰辛,但却在逐渐实现初心。

  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这个曾经备受质疑的赛事,已经在“三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冰壶精英赛能迅速地成长,得益于国家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们对这样一个小众项目的认知度已经越来越高,赛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刘兴海说。

  “但是多巴基地创办这样一项赛事绝不仅仅为了扬名。我们是国家训练基地,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培养、锻炼队伍。”刘兴海说,本届赛事中国一共有5支队伍参赛,其他队伍全部是在国际壶联排名前八的强队,“这些强队中有80%的队伍都是打冬奥会的队伍,国家队只有在和这些强队不断的‘碰撞’中,才能学习交流,成长进步。”

  因为队伍的增加,比赛日程排得非常满,后勤保障压力无疑也在增大,但在刘兴海看来,“非常值。”

  “和前两届赛事相比,这一届‘三化’程度更高了。”当初本着“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不一样的办赛道路”的初心,如今已经渐渐实现了。

  刘兴海甚至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赛事的助理裁判全部由我们本省的裁判担任,这是受中国冰壶协会的委托,连续三届的赛事已经让这支队伍越来越成熟。”

  的确,助裁们的专业、敬业和执裁水平,得到了总裁判长凯斯的高度评价。

  “青海观众的热情度越来越高,能够了解冰壶文化、看懂冰壶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多了。”看着看台上不时鼓掌叫好的观众,刘兴海站在场边,笑了。( 王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