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铸玛: 借力而上,创出蓝宝石晶体一片“蓝海”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5-23 09:56    编辑: 马燕燕         

  提及蓝宝石晶体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首饰、工艺品中的“蓝宝石”。实际上,此“蓝宝石晶体”非彼“蓝宝石”,就像我们使用的苹果、三星以及华为手机的盖板玻璃,就是用它制作而成。

  那么,蓝宝石晶体真的是蓝色的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5月4日,记者走进了青海铸玛蓝宝石晶体有限公司一探究竟。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原来,工业用的蓝宝石晶体并非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像是一个“大冰块”。

  当下,蓝宝石晶体作为光电产业最重要的上游原材料之一、正支撑着青海光电产业璀璨发展,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青海铸玛蓝宝石通过科技投入催生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动能,在生产蓝宝石晶体原材料的同时,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为企业谋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效益

  5月4日,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记者跟随青海铸玛蓝宝石公司的董事长何康玉一同走进了企业的生产车间……在长晶车间外,一旁的柜台上摆放着企业近年来“长”成的圆柱形蓝宝石晶碇,最右侧的被标注为“260公斤蓝宝石晶碇”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是今年年初,我们新‘长’出来的重量级晶碇,它在长晶炉经过26天才长成,这个晶碇可以制作成近400毫米长的4寸晶棒。”何康玉介绍。

  进入长晶炉车间,宽大的厂区几乎看不到人,整个车间一尘不染,4排现代化炉体设备在静静地工作着。正在上班的长晶师唐静正在调试机器设备。

  “蓝宝石是一种三氧化二铝的单晶。又称为刚玉,是世界上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坚硬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晶体材料,蓝宝石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技术、国防与民用工业的许多领域。再说说我们公司的产品,苹果智能手表的盖板玻璃、法国某品牌手机的蓝宝石手机屏也是我们生产的……”何康玉自豪地说。

  近几年,结合蓝宝石高硬度、耐磨、高导热性和触控度、防辐射等优点,蓝宝石晶体逐步在智能手机面板等领域得以推广使用。目前,苹果手机的镜头盖、home键已运用蓝宝石晶体制作。

  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安家”的青海铸玛蓝宝石公司,因地制宜地将青海的气候特点变成了生产中的优势……

  “青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高原的环境气候特点,就是海拔高和冷。对我们企业来说,恰恰是看中了‘高’、‘冷’的特点,并将其转变为优势,在蓝宝石生产中,最重要的是结晶冷却的过程,青海夏季特殊的环境特点刚好有利于蓝宝石的生产。首先,青海天气干燥,有利于生长晶体。其次,青海的冷凉气候,可以很好地解决蓝宝石长晶工艺水温度过热的问题,能够起到自然冷却降温的作用,省去了高功率设备降温程序。粗算一下,跟在外地相比,一个车间的降温费用差不多就省下了二百万元左右。另外,像我们生产‘45公斤’蓝宝石晶碇的长晶炉,只要一开炉就是8天,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一定不能断电,南方多雷电天气,就会时常停电,但在青海就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何康玉欣慰地说。

  拥有资源,就等于拥有了财富。正是依托我省现有铝产业基础和绿色能源保障、电力资源、原材料优势,我省也在不断积极引进光电科技公司,利用我省现有高精铝产品生产高纯氧化铝,为蓝宝石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打破过去青海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局,进而实现铝产品的高质化转变。

  青海铸玛蓝宝石正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依托青海的资源优势,吸引资金,带动项目,借力而上,逐渐形成了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为主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优势,谋得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这从起跑线上就先赢了一步。

  人才+技术,赢来张张订单

  作为我省的高新技术型企业,青海铸玛蓝宝石为提高我国在大尺寸蓝宝石单晶体生长关键技术上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弥补了青海省蓝宝石晶体生产企业的市场空白。

  蓝宝石项目是一项高科技项目,需要由众多高科技人才共同承担,正是看好了蓝宝石广阔的发展前景,何康玉带领自己的专业化团队,在青海成立公司,并身兼董事长和核心技术团队的“领头羊”。机械设计专业出身的他,凭借20多年的技术经验、创业经历和管理经验,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同时,青海铸玛蓝宝石还不断地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形成专业齐全、结构互补的优势。

  2017年,公司核心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并制备的260公斤单晶体成功生长,是在180公斤晶体生长的基础上对这蓝宝石单晶体生长工艺进行改进和研发,最终实现的。260公斤单晶体,通体晶莹,无瑕疵,是迄今国内最大最重的人造蓝宝石晶体。意味着我国蓝宝石晶体成长、基板制造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快速发展中的我国LED行业将获得更多的优质原材料,并将加速完善我省LED产业链。

  据介绍,260公斤蓝宝石单晶体相对于180公斤蓝宝石单晶体而言,前者晶体的生长周期仅比后者多3天左右,但利用率却是前者的1.44倍左右。因此,260公斤蓝宝石单晶体生长的单位生产成本更低,而且260公斤蓝宝石的晶体外形尺寸更加合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材料利用更加的充分,剩下的边角料相对较少,材料的利用率更大。

  这种工艺听上去很难理解,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通过这种技艺生产出来的蓝宝石成品今后有望被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屏、手表屏、指纹识别模块、镜头盖等领域。

  目前铸玛蓝宝石晶体公司已经实现260公斤蓝宝石单晶体生长产业化成套工艺技术;实现了年产86.4吨的产能。该项技术工艺不仅促进铸玛蓝宝石晶体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助于公司做大做强蓝宝石晶体生产主业,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在公司的一个晶片车间,记者看到,从长晶车间生产出来的晶棒要经过切片、研磨、退火等十几道工序才能成为合格的晶片。特别是退火工艺需要长达32个小时才能完成,而在抛光和清洗等工艺上“芝麻”大点的问题,都会让整个晶片就成为不合格品。青海铸玛蓝宝石公司董事长助理袁小媛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在“双抛片”的生产方面,日产达3000片,一大片晶片可以被切成22粒,一天可以切66000粒。

  而作为延伸产业链条中的企业,青海铸玛蓝宝石今年的生产目标已经很明确,仅生产“双抛片”一项就要达日产10000片、年产240万片5.5英寸手机面板精密加工技术等。

  “现在,业内的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百公斤以下的蓝宝石晶锭,而我们已经能生产出120公斤的蓝宝石晶锭,拥有发明专利技术的120公斤蓝宝石长晶炉也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我们生产出了260公斤的晶锭,可以这么理解,尺寸越大,出材率就会越高,利用空间越大,产品的成本就能进一步下降,而这得益于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品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去年以来,青海铸玛蓝宝石开拓、转变发展思路,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定位,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即在生产原材料的同时,通过多晶体的深加工,生产出的“双抛片”可直接销售给客户,并成为手机二级供应商,2017年全年销售额稳中有进;截至目前企业订单总额达2000万元,企业业绩不断攀升。何康玉说:“蓝宝石材料未来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前景很广阔,推陈出新的产品也会有一定的市场,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今年企业的产量和销售额都能翻一番。”

  随着青海的供给侧改革发力强劲,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资青海,带动青海的经济发展,青海铸玛蓝宝石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中让蓝宝石产业在高原大放异彩……(宋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