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护湟鱼 同心协力保生态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2-06 09:44    编辑: 成忱         

  2017年,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资源蕴藏量达到8.12万吨以上,比上年的7.08万吨增加1.04万吨,增长了14.6%,裸鲤资源得到有效恢复。2018年是青海湖为期10年的第五次封湖育鱼的第八个年头,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为有效保护裸鲤资源,保护青海湖生态,全省各级渔政部门将继续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封湖育鱼新成果。

  近年来,全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机制。2015年,省农牧厅、财政厅、公安厅、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举报捕捞、贩卖、加工销售食用青海湖裸鲤违法犯罪行为奖励实施办法》,全省各级各部门建立起举报指挥系统,有效调动了举报人的积极性,形成了群防群管机制。

  去年,省渔政管理总站在青海湖各乡镇、西宁市的各大活动中共展出展板40个(次),悬挂横幅20条,张贴通告300张,散发宣传彩页1000份、渔业法规资料3500份、儿童拼图200个。为了给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全省渔政部门成立两个督查组,定期对封湖育鱼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每次检查,都形成督查通报,及时将检查情况上报封湖育鱼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邀请五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作为封湖育鱼的监督员,及时宣传报道封湖育鱼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的监督体系。

  2017年,省渔政管理总站共出动人员130人(次)、车辆45台(次),对重点区域累计巡湖路程4000余公里。渔政执法船出海78天,和州县渔政部门联合检查16次。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5起,其中刑事案件6起,涉案人员20人;行政案件9起,抓获违法涉案人员9人;没收渔网2150盘,没收渔获物1000余公斤,罚款4.7万元,没收冲锋舟、皮筏子5艘,暂扣摩托车6辆、汽车1辆。同时接听举报电话185个,转交属地化管理线索74个,检查市场87次,有效遏制了破坏湟鱼资源的违法行为。

  2017年从1月10日-4月15日、5月15日-9月1日,分别组织开展“2017冬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和“2017夏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

  为了推进封湖育鱼工作,省渔政管理总站不断建立、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了省际间的执法联动,省、州、县渔政执法联动,渔政、公安、工商部门间执法联动,形成水陆联动打击机制,渔政、志愿者联动机制,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的联动机制等联动机制。

  加大刑事侦查力度,追究非法捕捞违法人员刑事责任,是遏制违法行为的有效措施。2017年,省渔政管理总站办理刑事案件6起,抓获涉案人员20人。2018年1月办理刑事案件4起,抓获涉案人员6人。

  目前,湟鱼生存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改善。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注入青海湖的河流水量减少,湟鱼溯河产卵通道不畅,湟鱼产卵场萎缩,导致湟鱼资源衰退的现象很难一时得到改善。环湖地区违法捕捞、市场上兜售湟鱼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在暴利驱使下,个别餐馆(私房菜馆)违法经营湟鱼的现象屡禁不止。湟鱼资源保护能力有待提高。湖岸线长,渔政人员少,装备落后,管理难度较大。牧民上湖清理网具、放生的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2018年省农牧厅下发《关于开展2018年冬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的通知》后,环湖各州县立即行动,开展冬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形成了高压态势。省渔政管理总站渔政人员白天采取高频巡逻检查,阻止偷捕者上湖捕捞,夜晚进行蹲守抓捕,发现线索,紧盯不放。出动执法人员230人(次),出动车辆46辆(次),办理刑事案件4起,抓获违法嫌疑人6人,清理网具726盘,没收鱼获物961公斤。还采取省、州、县渔政部门联合检查,开展3次联合执法,共出动人员125人次,车辆30余辆次。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公安局1月29日抽调114名民警,开展打击盗捕贩卖湟鱼突击行动,查获湟鱼700余条,没收网具150盘;1月30日共和县政府抽调农牧系统干部80人,车辆15辆,开展专项检查。30日-2月1日江西沟乡抽调派出所、渔政、乡干部30余人,连续3天在湖区巡逻检查,劝阻牧民上湖,劝返牧民60余名,车辆20余辆,共清理网具500余盘。

  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牧局29日在刚察召开启动仪式,1月29日-2月1日,出动人员96人次,出动车辆22辆,没收网具33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组织人员16人,出动车辆4辆,在小水桥检查饭馆16家,查获1家饭馆,查获湟鱼141公斤。湟中县渔政站抽调9人,对辖区各农家院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农家院20家,查获1家非法储藏湟鱼。

  2017年,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资源蕴藏量达到8.12万吨以上,比上年的7.08万吨增加1.04万吨,增长了14.6%,裸鲤资源得到有效恢复。2018年是青海湖为期10年的第五次封湖育鱼的第八个年头,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为有效保护裸鲤资源,保护青海湖生态,全省各级渔政部门将继续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封湖育鱼新成果。

  近年来,全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机制。2015年,省农牧厅、财政厅、公安厅、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举报捕捞、贩卖、加工销售食用青海湖裸鲤违法犯罪行为奖励实施办法》,全省各级各部门建立起举报指挥系统,有效调动了举报人的积极性,形成了群防群管机制。

  去年,省渔政管理总站在青海湖各乡镇、西宁市的各大活动中共展出展板40个(次),悬挂横幅20条,张贴通告300张,散发宣传彩页1000份、渔业法规资料3500份、儿童拼图200个。为了给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全省渔政部门成立两个督查组,定期对封湖育鱼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每次检查,都形成督查通报,及时将检查情况上报封湖育鱼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邀请五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作为封湖育鱼的监督员,及时宣传报道封湖育鱼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的监督体系。

  2017年,省渔政管理总站共出动人员130人(次)、车辆45台(次),对重点区域累计巡湖路程4000余公里。渔政执法船出海78天,和州县渔政部门联合检查16次。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5起,其中刑事案件6起,涉案人员20人;行政案件9起,抓获违法涉案人员9人;没收渔网2150盘,没收渔获物1000余公斤,罚款4.7万元,没收冲锋舟、皮筏子5艘,暂扣摩托车6辆、汽车1辆。同时接听举报电话185个,转交属地化管理线索74个,检查市场87次,有效遏制了破坏湟鱼资源的违法行为。

  2017年从1月10日-4月15日、5月15日-9月1日,分别组织开展“2017冬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和“2017夏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

  为了推进封湖育鱼工作,省渔政管理总站不断建立、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了省际间的执法联动,省、州、县渔政执法联动,渔政、公安、工商部门间执法联动,形成水陆联动打击机制,渔政、志愿者联动机制,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的联动机制等联动机制。

  加大刑事侦查力度,追究非法捕捞违法人员刑事责任,是遏制违法行为的有效措施。2017年,省渔政管理总站办理刑事案件6起,抓获涉案人员20人。2018年1月办理刑事案件4起,抓获涉案人员6人。

  目前,湟鱼生存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改善。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注入青海湖的河流水量减少,湟鱼溯河产卵通道不畅,湟鱼产卵场萎缩,导致湟鱼资源衰退的现象很难一时得到改善。环湖地区违法捕捞、市场上兜售湟鱼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在暴利驱使下,个别餐馆(私房菜馆)违法经营湟鱼的现象屡禁不止。湟鱼资源保护能力有待提高。湖岸线长,渔政人员少,装备落后,管理难度较大。牧民上湖清理网具、放生的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2018年省农牧厅下发《关于开展2018年冬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的通知》后,环湖各州县立即行动,开展冬季打击盗捕贩卖湟鱼专项行动,形成了高压态势。省渔政管理总站渔政人员白天采取高频巡逻检查,阻止偷捕者上湖捕捞,夜晚进行蹲守抓捕,发现线索,紧盯不放。出动执法人员230人(次),出动车辆46辆(次),办理刑事案件4起,抓获违法嫌疑人6人,清理网具726盘,没收鱼获物961公斤。还采取省、州、县渔政部门联合检查,开展3次联合执法,共出动人员125人次,车辆30余辆次。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公安局1月29日抽调114名民警,开展打击盗捕贩卖湟鱼突击行动,查获湟鱼700余条,没收网具150盘;1月30日共和县政府抽调农牧系统干部80人,车辆15辆,开展专项检查。30日-2月1日江西沟乡抽调派出所、渔政、乡干部30余人,连续3天在湖区巡逻检查,劝阻牧民上湖,劝返牧民60余名,车辆20余辆,共清理网具500余盘。

  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牧局29日在刚察召开启动仪式,1月29日-2月1日,出动人员96人次,出动车辆22辆,没收网具33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组织人员16人,出动车辆4辆,在小水桥检查饭馆16家,查获1家饭馆,查获湟鱼141公斤。湟中县渔政站抽调9人,对辖区各农家院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农家院20家,查获1家非法储藏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