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出品全国制造 藏族舞剧《唐卡》首演观后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1-05 10:39    编辑: 马秀         

  12月27号,作为媒体记者,观海君看了原创藏族舞剧《唐卡》在青海大剧院的首演。

  先简要概括一下剧情:很久以前,美丽的藏族姑娘爱上了唐卡画师,但画师专注作画,拒绝了姑娘的求爱,于是两人老去……又过了很多年,到了下一世,高原寺院中,画师与姑娘相爱,一同作画,寺院遭遇大火,画师为抢救唐卡牺牲,剩下姑娘怀抱唐卡独自走向远方……又过了多年,时间进入现代(剧中人留起了短发),画师与姑娘修复唐卡时,前两世的回忆重现,一幅幅鲜艳夺目的唐卡璀璨照世,故事结束。一句话,就是唐卡画师与藏族姑娘“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

  抛开如此直男的剧情先不谈,《唐卡》真正触动观海君的,其实是舞台语言、舞美设计和音乐。

  先说舞台语言,《唐卡》有几个出人意表之处,比如夸张化地表现画师们研磨制作唐卡所需的天然矿石植物原料;比如展现满满力量感的青海打墙民俗场景;还有对宗教元素的舞蹈化再现——是不是十足的春晚《千手观音》即视感。所有这些将青海地方特色元素与现代化舞蹈语言融合的尝试,都体现出导演的巧思。

  于是观海君检索了一下《唐卡》总导演:邢时苗。果然,观海君的直觉挺准确,邢导先后8次担任过央视春晚的舞蹈总监和现场导演。平心而论,春晚的现场舞台效果可谓上乘,不信看看每年各地卫视的跨年晚会就比出来了。也许,我们都错怪了春晚:它在视觉审美上最大的遗憾,就是把一台现场演出搬到了电视直播上。

  再说《唐卡》的舞美。现场运用了三块旋转机械大屏,借助光电效果,营造出了寺院、空中画室等场景,构建了多层次的舞台空间。舞美设计是陈文龙,来自福建省歌舞剧院。

  还有作曲方鸣,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长。一首小提琴拉出的爱情主旋律,贯穿全剧,直到今天上午还在观海君脑中回荡,真好听。

  那么重点来了:这部由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策划、青海省演艺集团出品、青海本地民族歌舞团演员担纲出演的作品,其导演、舞美、作曲等作为一部剧核心要素的主创者(依照惯例也是演出毕在演员簇拥下最后上台的谢幕者)都来自天南海北,可谓“青海出品、全国制造”。

  显然,汇聚一众国内一线的主创人员,依托地方班底打造一出青海民族舞剧,“借船出海”,其志似在冲顶体制内大奖。

  这样“借船出海”的尝试挺好。那晚看演出不到十分钟,观海君就有一个感受:这不像是青海本地排出来的剧。

  青海不缺乏美,也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但缺少包装美的顶尖人才。

  像《唐卡》此类可归于文化事业的体制内演出(如此不惜成本的打造,市场回报如何有待观察),还是市场化的文化产业项目,青海在当下都离不开“借船出海”。当然观海君期望,青海本地人才也能在合作中学习成长,或者走出去再引进来,就像《唐卡》三世画师的演员彭措索南,他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主舞,也是地道的咱玉树州康巴汉子,是从青海走出的舞者。演出时观海君座位旁的迷妹,一直在念叨:“真高,真帅。”

  回到《唐卡》。舞剧也不是没有缺点,观海君个人认为,剧本可以再打磨,全剧第二幕是亮点,故事冲突、舞台语言融合得很好,张力十足,感觉包袱都留在了这里,而第一幕尚欠先声夺人,第三幕被第二幕抢了戏,高潮不高。

  但是,就冲第三幕落幕前从天而降的这些巨幅唐卡,已经值回票价:说说票价:240元。(可能不同座位有浮动)对经常看演出、或者喜欢带孩子接受接受熏陶的朋友,观海君看下来的评价是,值。

  敞开门,好剧,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