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转变”在基层:热衷做环保的昂扎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0-19 10:37    编辑: 陈悦         

  9月底,记者驱车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前往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放眼望去,路途中除了渐渐变黄的秋草和偶尔出现的一些野生动物之外,草原上便看不到人烟。

  一个大学生怎么会回到这么偏远的故乡工作?又为什么一心一意做环保?

  昂扎曾经的想法、如今的做法,令我这个与他年龄相仿的90后记者感到敬佩。

  今年24岁的昂扎,出生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2016年毕业于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院。但在2011年时,他就加入到了昂拉村的草原生态管护员队伍当中。

  昂扎讲起话来很腼腆,但是说起环保,他就有说不完的话。

  “我的父亲原先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平日里他就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他经常会给我们兄弟姐妹讲一些关于环保的故事,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所以我也选择当一名‘环保卫士’。”昂扎说。

  懂藏汉双语的他,是昂拉草原上飞出的第一只“金凤凰”,同时也是乡政府和村两委班子认可的环保干将。

  昂扎喜欢摄影,平日里,他和村上另一位90后经常去野外监测,一去就是一周左右,而且多数时间驻扎在玉珠峰山脚下进行雪线监测。

  今年7月底,昂扎和村里的生态管护员来到玉珠峰一带巡查,途中碰见一辆皮卡车,发现皮卡车的后备厢里装有鸟笼。他们一行人开着车拦住了这辆皮卡车。

  由于昂扎经常会去一些无人区,再加之平日里的知识积累,他一眼就认出了笼中的鸟是大石鸡。

  他们打电话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村里的领导,而后逐一向上级报告,最后,被捕捉到的大石鸡回归到了大自然,捕猎的人也接受了批评教育。

  昂扎说,自己的家乡地域辽阔,具有独特的高原生物区和植被类型,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辖区的措池村属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长江北源水系的发祥地。

  正因如此,作为一名生态管护员,他对生态管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家庭卫生、环境卫生搞好了,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干净、漂亮,长江水源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澈。”

  为了使社区共管工作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工作完美对接,昂扎自己花钱买了一台航拍机,有人笑他们父子俩傻,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昂扎始终热衷于生态保护工作。

  虽然自己的父亲索南达杰年龄大了,但有时父亲也会同昂扎一起去野外巡山。

  昂扎回忆着今年6月份和父亲一同骑着摩托前往扎日干那地区的情形:我和父亲两人每次出行都要拿着编织袋,看见垃圾就会捡起来。在扎日干那地区,经常会有野生动物出现,有黄羊、藏野驴等。我和父亲搭配得很默契,观察到野生动物出现,他总会拿着望远镜看,一边看一边数,我就认真地记录着这些数据。

  昂扎说,在他的家乡,有令人动情的生态保护文化,这里的一株草,一朵花,一滴水,一根木都牵着牧人的心,身与山,心与草,一个连一个,一个依一个,谁都离不开谁。

  采访结束前,昂扎还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心愿:要呵护好陪伴我们的精灵,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融入每一个牧民的生活中,昂首向前,扎实做环保。(刁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