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年环湖”闪耀丝绸之路
——第十六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综述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8-04 10:28    编辑: 陈悦         

  这是一场“具有国际影响、体现国际水平、展示中国形象、具备中国特色的经典品牌赛事”。

  始终将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作为立足点,始终坚持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是一场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表示,环湖赛的影响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赛事本身,成为青甘宁三省区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和对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大美青海、绚丽甘肃、塞上宁夏和展示古丝绸之路文明的亮丽名片。

  这是前景最好的赛事平台。

  以环湖赛系列品牌赛事为主打的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体育职业与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休闲、科技等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环湖现象”,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赛事经济效益3.82亿元,社会效益4.82亿元,媒体效益4.67亿元,观众对赛事总体满意度达到95.66%。

  激情变为行动,梦想化为现实。2017年,第十六届环湖赛在“绿色、人文、和谐”的理念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从历史走向未来,从青海走向世界。

  保持水准,赛事品格持续升级

  “环湖赛是亚太区域最具挑战的赛事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别自行车赛事。”UCI官员史蒂夫的话,代表了很多专家对环湖赛的评价。

  凭借“绿色、人文、和谐”的独特理念,环湖赛的连续举办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及车队热切关注。世界各国对这场洲际最高级别(顶级)赛事表现出浓厚兴趣。

  第十六届环湖赛共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71支高水平队伍申请参赛,最终组委会确定22支职业车队的15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国外车队占总车队数的85%,继续在国内各大自行车赛中保持参赛职业队质量和数量上的领先优势。

  十六年来,“环湖赛已经成为中国环赛当中的亮点赛事,很多外国车队都想来这里参赛,环湖赛早已名声在外了。”国际裁判邱吉金见证了环湖赛进步与成长。

  这样强大的吸引力背后,是这场赛事的一张张王牌:

  全球洲际赛事中海拔最高,同级别赛事奖金最高、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天数最多和最具挑战;

  包含了平路赛、丘陵赛、山地赛等赛制,首次设置10个高山赛段和山顶比赛终点,增加山地公路、省道及乡村道路骑行,使比赛更具悬念;

  最高海拔达4120米,落差约3000米,总距离3347公里,转场距离1305公里,比赛距离2048公里,其中赛道长度、难度要求超过了历届;

  比赛距离继续保持洲级赛事第一。赛段衔接更加紧密,赛段设计更加规范,赛道长度、难度要求均超过历届;

  增加山地公路、省道及乡村道路骑行,比赛路段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骑行距离超过2000公里,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毅力都是巨大的挑战。

  打造环湖赛皇后赛段,难度和悬念进一步提升。

  融合拉动,赛事品质不断提升

  7月15日上午10时,第十六届环湖赛在海东市乐都区隆重开幕;

  7月24日,环湖赛第九赛段从平安出发,直至临夏。

  首次在乐都区开幕,首次将平安区安排为赛段起点。细微的变化是环湖赛运行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带动兰西经济区、青海东部城市群和青甘宁经济文化旅游体育走廊建设,给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增量。”

  不难看出,这场立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体现国际水平、展示中国形象、具备中国特色的百年大赛”将如何更加融入、契合、对接“一带一路”作为执著追求的目标之一。

  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青海一家的“独角戏”,而是和甘肃、宁夏的“大合唱”。

  创新办赛、协调办赛、绿色办赛、开放办赛、廉洁办赛,三省(区)之间的“智慧对接”,不断发挥出了区域合作办赛的优势,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带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不仅彰显了环湖赛的文化特质,更是形成了环湖赛独特的文化体系。

  集中各方智慧,创新融合发展。一个名为“113610”的行动计划成为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

  一个赛事平台,为国内外参赛选手提供赛事服务、为自行车爱好者和媒体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产业服务的平台已建成使用。

  一支赛事观察员团队,新组建观察员队伍,负责赛事监督、观察反馈等工作。

  三个赛事支点,丹噶尔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建成并开始运营;青海省自行车专业队引进了意大利、白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选手; 16家企业为赛事提供赞助。

  六组赛事形象产品,首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及年号的第一枚中国自行车运动银币;春风动力“国宾摩托车”第一次成为本届赛事用车;制作完成体现环湖赛、流行元素的歌曲《在路上》和《天域飞翔》;设计环湖赛中英文专刊、主题创意纪念邮册;制作三个类别二十余种环湖赛衍生产品;发行1亿元环湖赛即开型彩票。

  环青海湖全国自行车联赛等十项赛事系列活动逐一展开。

  正如省长王建军所说,“今年的环湖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凸显体育、旅游、生态、文化的融合互动,让人们在欣赏赛事速度与激情的同时,拥抱自然、拥抱绿色、拥抱流动的风景线。更多感受体育、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带来的愉悦和美好。”

  凝心聚力,赛事品牌逐渐响亮

  源起一场赛事,成效惠及各方。

  十六年的成长,让环湖赛不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赛事,更是推动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旅游业的发展就是受益方之一。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

  2002年,我省旅游收入不足10亿元,游客总数仅有100万人次;

  2006年,我省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人数达800万人次;

  2010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近70亿元,旅游人数超过了1200万人次;

  2014年,青海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旅游人数近2000万人次;

  2016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2876.92万人次,同比增长24.3%,实现旅游总收入310.31元,首次突破300亿大关,同比增长25.1%。而在国内,保持15%以上的增速非常难得。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6-2017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青海成为国内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

  这种强大的助推力,离不开“赛事+”的品牌打造。

  一方面,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确立了“以赛事为核心,以专业运动和高端休闲运动为两翼,赛事、场馆、旅游、衍生品等综合开发为支撑”的赛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环湖赛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委托国内体育专业机构负责赛事及相关系列活动的主体运营和推广工作,推进赛事赞助、特许经营、转播权销售、体育培训组成的赛事效益体系建设。

  2016年,环湖赛被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之首,环湖赛产业链已具雏形。环湖赛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位居中国最具影响力自行车赛榜首和中国TOP100自行车赛综合评分第一,保持着中国自行车运动的领军地位,这不仅是宣传青海的金名片和三省(区)相通相融的纽带,更是国家品牌的骄傲。

  “体育不仅仅包含赛事本身,更多的是要和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我们的目标是把环湖赛更好地推广和宣传出去,丰富环湖赛的文化内涵,强化品牌辐射作用,带动青海体育产业做大做强。”青海省体育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宋爱军说。

  “环湖赛成为讲述青海故事、展示青海形象、体现青海力量的金字招牌,是我们一段接着一段赛,一程接着一程骑,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上下努力的结果。”正如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张宁说得那样,只要不断发扬中华体育精神、青藏高原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环湖赛事的水平会越来越高,融合拉动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凝心聚力的效果会越来越好。(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