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地印象
缤纷贵德,骑行者的福地
经过前几日雨水的洗涤,丹山碧水蜿蜒依旧,丛林沃野换上一层新装,高原小镇——贵德,胜似江南。
每逢七月,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贵德宛然成了人们远离城市喧闹,休闲避暑的胜地。
7月18日,第十六届“青海农信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三赛段的比赛来到了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在盛夏这个高原最美好的时节,贵德各族群众有幸再次观赏到国内外自行车选手的精彩表现。一大早各族群众便等候在赛道两侧,或欢呼或呐喊,诉说着对这场赛事的期待和祝福。
“爱睡懒觉的孙子今天不到7点就出门了,说要拉上同学一起看比赛。我和老伴晚出来了半个小时,到这儿一看,已经这么多人了。”家住黄河人家附近的卓玛措奶奶一边看比赛一边说。“这是我们连续第五年观看环湖赛了,但是每一次看都很兴奋很激动!”看过五届环湖赛的王大爷高兴地说。
家住贵德县城的赵阿姨今年51岁了,她从小热爱运动,她笑着对记者说:“我是一个广场舞爱好者,能在家门口观看环湖赛,我很高兴也很激动,即便再忙,我也年年都会看完全程。”赵阿姨现在空闲时间多,对于运动的热情愈发强烈。“环湖赛来到家门口,政府还把设施、服务、安全做得这么好,这对贵德是最好的宣传!”
的确,正如赵阿姨所言,近年来贵德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民生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特别是贵德县充分利用清清黄河水资源,将文化、体育、旅游三者深度融合,依托各类文化体育盛事,逐步打造特色品牌,让“天下黄河贵德清”和“高原梨都”的美誉享誉国内外。
成就有目共睹,近年来,贵德县紧紧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和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的总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去年,贵德县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38项,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1个,有力支撑和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紧紧围绕撤县设市目标,投资14.66亿元,实施的纵四路、县城道路综合管沟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坚持城乡统筹,实施了投资2.6亿元的曲丹峪集镇,投资1.67亿元建设8个“高原美丽乡村”,改造农村牧区危旧房3157户,建设农村建筑节能示范户744户,农牧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贵德县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以花为媒,以水为伴,将文化、体育、旅游三者深度融合,依托各类盛事,做好“旅游+”,全力打造“青藏高原旅游名县”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一方面以项目为支撑,找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实施了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世界最大的转经轮等一批集特色建筑、文化、旅游、民俗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彰显贵德旅游的独特魅力,成为承接省会西宁、辐射青南地区的特色产业聚集、商贸流通、游客集散中心。
另一方面,贵德县将文化、体育植入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体育,形成旅游、体育、文化共生体与产业联合体,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除了环湖赛,每年的黄河文化旅游节、青海国际“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大赛等体育文化旅游盛会,都会在这里激情上演。
这些盛会的举办,在向外界展示文化体育活动无穷魅力的同时,更向世人展现了贵德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开创了体育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新思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促进带动了贵德各项事业的发展。资料显示,今年1-6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1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20.25%,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4.28%。
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城乡面貌蒸蒸日上的新贵德已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座藏区古城,焕发出的不仅仅是新的活力,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尹耀增 童世钰)
畅所欲言
与“环湖赛”共前行
贵德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又使她拥有“高原明珠”的美誉。
徜徉在清清黄河岸边,漫步在大街小巷,高楼大厦林立,商铺鳞次栉比,很容易感受到这座高原古城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正在借助环湖赛而不断迸发。
今年是环湖赛重返贵德的第五个年头,人们的热情依旧高涨,人们的心情依然无比激动,大家扶老携幼等候在赛道沿途,看到选手经过身边时,他们热情地鼓掌,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人文殊胜、风光旖旎、气候温润,适合休闲养生的宜人环境,引得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各种节会一个接着这一个在这里举办,不断丰富和充实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着贵德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水平。环湖赛就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在环湖赛的持续带动下,贵德县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社会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环湖赛了解和走进了锦绣贵德,天下黄河贵德清、高原小江南的旅游品牌声名远播。一批国内强势企业相继落户贵德并投资开发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使贵德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旅游人数、旅游收入逐年攀升,通过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在贵德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环湖赛这一国际性赛事给当地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赛事本身,每经历一次环湖赛都会让贵德县干部群众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人们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同时环湖赛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也很快在贵德生根发芽,激励干部群众建设美好贵德的信心。
贵德县依托环湖赛这一载体,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群众文化生活,在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努力把环湖赛打造成宣传推介大美贵德的金名片。(尹耀增)
花絮遍地
“能为环湖赛做点事,我很高兴”
7月18日,早上9点多钟,在贵德县迎宾东路两侧已经有不少群众在等待环湖赛选手的到来。
人多了,自然秩序就比较混乱,在江苏大道的十字路口,记者看到一个身穿便服,带着哨子的人正在协助警察维持秩序。
他就是梁海福,今年58岁,是贵德县河阴镇城东村的村委会主任。
这是他第三次为环湖赛维持秩序,“能在家乡为环湖赛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环湖赛来到家门口,正是宣传我们县的好机会、好平台。”
为了给比赛一个干净整洁的赛道,为了给群众营造良好的观看秩序,早在5天前,梁海福就发动村民除了要搞好村里的环境卫生之外,还要到比赛的沿途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同时,他还给村民讲,要文明观赛,要热情,要注意安全,要给选手们助威、加油……
时间到了11时,观看的群众也是越来越多,梁海福也是越来越忙,“阿奶,这里不能坐,不安全,把尕娃看好些。”说着话,梁海福把一位领着孙子的藏族阿奶搀扶起来,送到了合适的位置。
快到中午了,艳阳高照,梁海福胸前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从早上8时,站到现在,这么大的太阳你不累吗?”记者问道。
“这有啥啊,运动员都不怕热,不怕累,我们做这么点事情怕什么。”梁海福一边擦汗一边说。
“虽然每年县上都会举办一些活动,但是像环湖赛这么大规模,这么专业,这么国际的赛事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也都很激动,能为这样的赛事尽一份力感到很自豪。”梁海福激动地说。
“希望,以后每年的环湖赛都能到贵德来,也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说着话,梁海福又去维持秩序了。(尹耀增)
喜迎盛事
“今天就是我们的节日”
7月18日,贵德县西久公路、迎宾东路两旁挤满了观看第十六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三赛段比赛的各族群众。
他们扶老携幼,有的拿着遮阳伞,有的拿着小板凳,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子,有的三五成群聊着天……人们热切地盼望着选手们的到来。
“不是说好10时就到了吗,这都快12时了,怎么还不见动静啊?”“就说是啊,别着急,再等等。”人群中不时出现这样的对话。
这时一阵悦耳的锣鼓声,传进记者的耳朵,寻声找去,原来是一群大妈,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敲起欢快的安塞腰鼓,表达对环湖赛和各国运动员的热烈欢迎。“我们敲个鼓给运动员加油鼓劲,营造一个欢乐的气氛。”大妈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环湖赛助威加油,尽自己的义务。
在迎宾东路,记者看到,观看的群众已经把人行道围得水泄不通,挪动脚步都很困难。虽然当天,贵德县的气温已经达到35℃,但是大家不顾炎热,纷纷走出家门,来一睹环湖赛的风采。
旁边的童师傅,是一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没事的时候,他总是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逛游。“现在岁数大了,如果再年轻几岁,我也要组建一个自行车队,也去参加比赛。不过,现在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专业的自行车比赛,我很激动。”童师傅通过微信时刻关注着比赛的动态:“你看,他们已经来到了黄河清大桥,马上就要到了。”
童师傅话音未落,开道的警车已经来到了眼前,在警戒线之外,大家都是争先恐后,伸长了脖子,发出了热情地欢呼,紧随其后的是运动员陆续到达,群众的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呐喊声、欢呼声、加油声……
跟着人群继续往前走,看到一些藏族同胞,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准备献给比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祝福环湖赛,祝福运动员都能取得好成绩,也祝福我们的日子更红火,更幸福。”卓玛阿姨笑着说。
天热情更热,现场群众的热情似乎感染了运动员,许多国外的运动员也挥手向他们致谢,这是超越了国籍、超越了语言的情感沟通。
观看比赛的群众高举着手机拍照、录视频,然后把这些放在朋友圈,这一刻他们是那么自豪,因为他们在家门口目睹了各国自行车运动员的风采,他们体验了近距离观看比赛盛事的满足。
“环湖赛经过贵德,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国内处游客前来观光,正是宣传推介贵德的最好机会,作为贵德人,我很自豪。”卓玛说。(尹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