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我所见过的最隐秘的世外桃源,初次看到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双朋西,那种震撼无法用语言表达。
艰险的探寻之路
初春时节,沿着夏(河)同(仁)公路一路西行,道路两侧的草场依然枯黄,没有丝毫绿意,翻越一座大山时,竟然飘起大片大片的雪花,这雪一度让我们无法前行,因为道路和四周浑然一体,或者说根本找不到道路在哪里,而下山的道路往往是180度的大转弯,稍有不慎后果难以想象。
没曾想,在探寻同仁县双朋西乡双朋西村、环主村、宁他村这三个古村落时会这么艰险。走走停停,总算翻过那座大山,眼前的一幕让人惊呆了:是隆务寺到了吗?怎么和隆务寺如此相似。到跟前才看清楚,是同仁县瓜什则乡的瓜什则寺,此刻,它正静谧在一座山的臂弯里,肃穆而宁静。
这时,瓜什则草原突然闯入眼前。瓜什则草原是青海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如果是夏天,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所辖景点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蒙古浩特”;有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景观的“游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带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区”。
过了瓜什则,道路左侧便呈现出一条巨大的沟壑,沟壑的南侧,一座山峦又把我们带到了有着“东方瑞士”之称的祁连,从山脚到山顶,挺拔的青海云杉层层叠叠,密不透风,一排祁连好风光。
大自然造就的奇妙景观
稍微打了个盹,再睁开眼睛时,一峰巨大的“骆驼”突然横亘在道路右前方。赶紧使劲揉揉眼睛,没错!是一峰骆驼!不过它已经化成了一座大山,红彤彤地立在那儿。
这是我见过的最逼真的丹霞景观,那只“骆驼”甚至连鼻子、眼睛都清晰可见,浑身的毛发成暗红色,和真正的骆驼简直一模一样。在这峰骆驼的周围,丹山地貌千奇百怪,这场景让人犹如进入一个奇幻世界。
怀着激动的心情前行,“骆驼”变得越来越大,临近跟前却又忽然消失不见了!难道出现了幻觉?或者看到了海市蜃楼?不是,原来那峰“骆驼”是由几个巨大的丹山组成的,并且它们相距很远,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才把它们看成了一峰骆驼。
大自然真的很奇妙,之前一直听说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叫做变色龙,没想到大山也会和人开玩笑,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幻形状。
相信很多人都未亲眼目睹过双朋西丹霞地貌,刚才我看到的只是这一丹霞地貌的一部分。不知道侏罗纪时代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饥饿的恐龙曾在这里大规模争斗?要不那么多山峰如同人工堆砌?
位于同仁县东北部30公里处的双朋西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后,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双朋西丹霞地貌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所以称为丹霞地形。
青山叠嶂,依山傍水,双朋西丹霞地貌是同仁县境内最大的丹霞地貌区,也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之一。
就这么沿着公路行走,很快就到了双朋西村。处于台地上的双朋西村整体保持较好的传统风貌,传统建筑保存较好。村落下面是万丈沟壑,对面则是鬼斧神工加工过一样的、连绵不断的丹霞地貌群。
双朋西孕育的人文因子
距今约一千两百多年前,吐都旺蕃奉米拉大师之徒饿顿朝加之命,带领西藏阿里地区的雪拉部落来到此地繁衍生息,依山傍水落脚,形成了双朋西村的雏形。距今约七百多年前,为了防御匪盗和外地侵扰,几个散落的部落从附近聚集到一起,联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村落,这就是现在的双朋西村,该村背靠山、前挨浪江河和双朋林,两侧有两条深沟(称“勾拉”)作为天堑,形成易守难攻的地势。
到了双朋西,一定要去更顿群培的故居膜拜。根敦群培(1903-1951)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藏族学者。他在印度游历、学习、研究达11年之久,精通梵文、英文、巴利文等外国文字,涉猎了历史、宗教、语言、文学、民俗、地理、考古、医药等学术领域,学有成就,著译具丰。从1936年在藏文报纸《明镜》(由塔钦创办于噶伦堡)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到去世止,15年间撰写和释译103部作品。此外,还发表20首诗作和125幅绘画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奠定了其在藏族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故居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土木结构,是典型的藏族民居风格,故居内留藏有先生的许多著作及曾经用过的生活用品,是同仁县著名的人文旅游景点之一。这一杰出的历史人物和近现代文献资料,也是构成灿烂热贡文化的一部分。
既然到了双朋西,就很有必要去环主村这个古老的藏族村落去看看,那里的修关神洞名列同仁“八大神洞”之首,是热贡地区大活佛夏日仓一世曾经修行之地,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曾亲自为该洞开光。位于同仁县城东北38公里处双朋西乡环主村秀关寺后山。修关神洞山势陡峭,相传,凡进入此洞者,通过聆听诵经念佛等千奇百怪的自然灵异之声,可知为人善恶及因果报应。洞内垂直深度约200米,洞内有大量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钟乳石、水晶石等,是避暑、旅游、探险胜地之一。
看完修关神洞,就到了秀关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寺院,却出了很多藏传佛教界名人,就连喜饶嘉措这样的大师,也曾是该寺活佛的弟子。秀关寺藏语称“秀关德钦却吉颇章”(秀关寺大乐法殿)或“扎西宗”(吉祥寨),意为“晶寺”,得名于寺院所在山体多晶体岩石。寺院座落于还主村后的秀关山坡上,约建于清初,据记载由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上首弟子曲玛贡钦?罗桑嘉措倡建;其第二世罗桑丹增,曾修建该寺大经堂;第三世根敦赤列伦珠,曾任循化文都寺法台,成为文都寺十大活佛系统之一;第四世罗桑托美楚臣,双朋西村人,曾学经于扎西其寺,博通佛学,兼通藏医,晚年苦修于乙格等寺,有弟子代赤活佛、喜饶嘉措、阿饶仓等。
环主村也是一个藏族村,境内地形复杂,村民住房大部分保留了原貌,藏式住房特色明显。
双朋西乡另一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是宁他村,这里民风淳朴、藏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传统特色深厚,村落四周还有古城墙环绕,城墙内有村民居住,保留了传统原貌。(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