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乡人的春分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4-07 10:15    编辑: 马秀         

  身为一个土族人,自小就生长在城镇。很少回土乡了解和感受生活,回乡的日子也就是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次。待在土乡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天,下午也就匆忙回城了。

  大通县逊让乡兰家村是一个以土族为主的土族聚集村,土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主要以兰姓,张姓,赵姓为主。这里的土族人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为生。靠山地区的农户有种植青稞的,但种植面积很小,二三亩居多。自古土族人就喜欢居住在有山有水,有草山牧场的地方。土族原本就是一个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向农业种植发展,所以兰家村就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清雅、灵秀之地。

  兰家村依然保留着土族原有的一些风俗和礼仪。土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无论个人和家庭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去寺(广惠寺,祁家寺)里祈祷一番。如果事情紧急,没时间或没有条件去寺里的话,大多数族人就会去峨博(土族人供奉山神的地方)。峨博选在本村最高处,最干净的地方,四面用柳木柱子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庄廓,然后在四周用柳树枝严实紧密地围起来,用经幡,哈达,红(被面)把整个庄廓围起来。最后在庄廓中央放上松柏,树枝,麦草,青稞草,佛像(土坯佛像),还有最关键是峨博必须建在以一棵老树为中心的地方,象征着土族人繁荣昌盛、太平祥和。最后还要用石板在峨博正前方做成一个桌子一样的平台,用于土族人煨桑(祭祀)。这样一个土族峨博就初步建成了。峨博建成之日全村土族人都要来祈福献哈达,系经幡、挂红,还要请来喇嘛念经,这样才算建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峨博。每当农历初一或十五兰家村的峨博就有土族人去煨桑祈福,祈求平安,为各自忙碌的生活寻求慰藉。

  今年春分去祖坟祭奠先祖,听到堂兄给我说了一个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去峨博不是祈求平安和健康,而是去求山神保佑他今年出门(打工)多挣些钱。听完我笑了,告诉堂兄山神不是管钱财的,而是守护我们全村人平安和健康的,是全村庄稼、牛羊以及每一个生灵的保护神。

  我在兰姓家族中辈分算是高的,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是回到土乡有一些看上去年龄比我大的族人左一个啊嘎(土语:叔叔)右一个啊嘎地叫,我还是怪不好意思的;甚至还有几个年龄更大的,胡子都一大把了,远远地见了我连声叫我“宏伟阿佳”(土语:哥哥),向我问好。经常接触他们也就习惯了,没有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了,反而觉得很亲切,这也说明族人之间的一种血缘关系和民族的凝聚力使大家更加团结友爱,充满温暖。

  土族是非常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个节日,是大家聚集最多的时候,土族人有这样一个说法:不过到二月二,春节还没有过完。近年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时间一长,同胞之间见面的机会也就相对少了很多。但是春分这一天,再远的人也要回来祭奠先祖,烧纸、磕头、给祖坟上添土。这一天不回来的人会遭到族人的训斥,认为这是忘祖、可耻的行为。土族人把这一天看得很严肃庄重。在这一天就是来祭奠先祖的日子,无论你官多大,多有钱,仍是族人里普普通通的一分子,仅仅是一个来诚心诚意祭奠祖先的后人。

  每年春分这天我都很早赶到村里,每次以为我是第一个赶到祖坟上的人,但是村子里的族人总是比我来得早。他们已经用背斗或者拖拉机将煤砖和锅台灶具运到祖坟上。还有必不可少的坟猪,也供奉在了祖坟茔地的正中央。用煤砖堆起来的火堆早已烧得火红,旁边的茶壶里是炖好的奠茶,还有一种叫做康食(土语,形似油饼,但比油饼薄、小,是用来祭奠先祖用的)的小吃也早已摆放好。

  每年的坟猪都是根据族人辈分大小轮流供奉的,今年是爷爷辈供奉,明年就是孙子辈,从不间断,已经延续快二十年了。听我阿爸说,下一次轮到我们家供奉坟猪可能要等十五年左右。心想那时我都已经退休了。话入正题,坟猪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质量定在一百二十斤左右,不能供奉残疾不全的坟猪,缺耳少尾的都不行。这也是对先祖的一种尊敬和敬畏。

  十时左右,族人已经到齐,在长辈的吩咐之下,分成几组在每个坟前的石桌上用已经劈好的小木块搭成一个笼状高约二十厘米的小塔——材笼。里面放些干草以便点燃,在干草上面放上松柏枝、藏香和自家用青稞面和油拌成的煨桑用品斯佐儿(土语)。同时每家的妇女们也把自己做好的十二个馒头供奉在自家过世先祖的坟头前,或堆成一座小山,或放在背斗里不动,寓意让先祖能吃到自己家人做的食物。等这些都完成后回到火堆旁边等待长辈安排其他事物。祭祀活动很繁琐,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有的收拾灶具,有的洗菜,有的劈柴。我每年的任务就是号召和我年纪相仿的一帮堂兄弟,在每个坟头添新土、放烧纸。这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绝对不能出现漏放烧纸和没有添新土的情况,否则就要受到长辈们的训斥。就连咿呀学语的孩子也忙着拾一些柴火,忙得不亦乐乎。年龄较大的长辈们坐下来和其他族人聊聊天,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中午时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在长辈们的吩咐下开始了当天最关键的环节——烧纸。首先,长辈把大家拿来的烧纸全部聚集到一起,寓意大家是一家人,来到这里的族人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大家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兰家的事情做好,比别人家更优秀。然后长辈们将烧纸根据分坟的位置分成五大堆,由各自分坟的长辈拿到自己坟前去点燃。最后剩下的就在祖坟上烧,这时长辈就开始讲话,大概内容就是今天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今天来了多少人,岁数最大的多少,岁数最小的多少,没有来的是谁,为什么没有来等都一一告知,并请求先祖原谅。然后就祈求先祖护佑子孙们健康成长,无病无灾,家族繁荣昌盛。这时材笼也已经被点燃了,放在里面的松柏、藏香、斯佐儿也烧起来了,散发出一阵阵的松柏和斯佐儿特有的香味,把自制的康食也放在材笼上,烧得滋滋咋咋作响,等待烧纸完全烧尽后,长辈嘱咐全部族人给先祖磕头行礼;大家分食祭祀的康食,寓意先祖会保佑这一年不会得病,生病的人也会好起来,这时候老少族人都纷纷抢着吃康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吃急了烫着嘴也是常事。这时一部分族人把提前准备好的奠茶,米汤和康食用力向祖坟抛洒,让先祖和我们一起分享美食,每个坟头抛洒三次,大家一起感受着亲人阴阳两隔而又相聚在一起的美好时刻。如果磕头行礼期间有哪个族人不好好行礼,东张西望,窃窃私语,那么他就倒霉了,长辈会吩咐其他族人把他拉到祖坟前,压住手和脚,长辈用烧火棍在他屁股上狠狠打几下直到求饶为止;你还要在祖坟前向先祖赔礼道歉,得到大家原谅方可离开。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族人家教的威严是不允许族人逾越的,是神圣庄严的。

  由于我们分坟比较多,纸钱全部烧完需要一个多小时,族人们虔诚地跪拜以后稍作休息,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享用坟猪的时刻。由年龄最大的长辈先把坟猪的头和四肢卸下来交给明年轮到坟猪的族人手里,意味着明年春分你家也必须在祖坟前供奉一头坟猪,祭奠先祖。不能有任何理由推辞或不接受。然后用斧子和刀子把整个猪剁成大小不一的肉块,分成两锅煮,割下一些瘦肉用于炒菜。在大家聊天嘘寒问暖期间,一部分土族妇女阿吉(土语:嫂子)已经用坟猪肉炒了一些简单的菜,比如辣子炒肉,粉条炒肉。如果来祭奠的人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成一到两锅熬饭或者粉汤,就着自制的馒头吃起来。大部分族人还是把肚子留了下来,不会一下吃饱,因为好吃的还在后面呢。互相唠唠家常之后,主事的长辈开始安排年轻的族人给长辈倒茶,安排长辈们坐在草垫或松软的毯子上以示尊敬。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除了敬酒的时候,年少的族人不允许和长辈坐在一起。敬酒的时候需要跪着或弯腰,这也是土族人的礼貌,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是每个人必须牢记的礼仪。

  等长辈们坐稳了以后,我就开始准备给啊嘎们敬酒。每年规定来祖坟祭奠的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家里准备两瓶酒。由于我们住在城里,带来的酒的档次比别的族人要好一点,我的阿爸每年都准备两瓶八大作坊让我代他给长辈们敬酒。我从阿姨(土语:婶婶)手里要来没有破损的碟子和三个酒盅盛满酒,按照土族习俗一一敬酒,长辈先用无名指在酒盅里轻轻蘸一下酒,向天轻弹三次,寓意敬了天地神,嘴里说着吉祥话,然后一饮而尽。就这样一大圈敬下来两瓶酒也就差不多完了。与此同时,阿吉阿姨们做的菜和煮的肉也都端上来了,把整个祭奠活动推向了高潮。阿吉阿姨用大脸盆端来煮好的猪肉,先给长辈挑选一些易咀嚼的嫩肉,长辈撕下三小块肉向祖坟抛撒,也是祭奠先祖的意思。然后大家才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吃肉,吃多少割多少。但是不允许吃了一半放回盆子里,必须吃完,也是减少浪费的一种好办法。肉盆周围这时也已经端上来了做好的蘑菇炒肉、芹菜粉条炒肉、凉拌黄瓜以及凉拌三丝等小菜,一盘瓜子、一盘糖果还有烟酒。接下来就是大家喝酒聊天的时间。不时传来笑声,划拳的声音,还有小孩子们的嬉闹声。在大家没有喝醉之前,长辈还要说一些事情,比如哪个族人的家里出了什么大事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帮助,希望大家无论从钱财还是物质上都要给予最大的帮助等等。如果出现了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长辈们将当众训斥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土族尊老爱幼,视老人为家中的佛,所以长辈一再强调如果在本族人群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绝对不会原谅的,按家法处置,决不姑息。最后还强调大家是这个族系里的一分子,希望发扬土族的优良传统、文明礼貌、风俗礼仪,要以身作则做给后代们看,做他们的榜样。在大家一声声赞许和叫好之后,进入喝酒聊天的又一个高潮。

  我每到这个时候都是醉的,一年多没有见到族人们,在一起感觉那么亲切、温暖。在我看来对族人们的全部感情都在酒里,我没有了往日与别人喝酒时的推辞闪躲,只是放开胸怀、敞敞亮亮地喝,感觉喝起来比平常利索,酒也比平常香甜,感觉喝不醉似的。这时长辈族人就说:“今天的酒是你和先祖一起喝的,你喝的一杯先祖帮你喝了半杯,你怎么能醉呢?”在大家的欢乐声中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划拳战斗。几局下来大家也喝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已到了下午四五时,长辈号召大家开始撤离祖坟,聚集到今年供奉坟猪的族人家中继续喝酒聊天,坟上没有吃完的一些菜、肉都要拿到他家里供大家继续享用。这户族人为了给大家营造更加热闹的氛围,会在家里蒸包子做长面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会做我们土族人最爱吃的哈利黑(土语荨麻),也就是汉族人常说的“背口袋”。这可是土族人招待贵客时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因为做哈利黑比较繁琐,做法讲究,所以在平常日子里是吃不到的。只有在节庆的日子里才能吃到,也算是饱了我们的口福。

  爱喝酒的族人还在继续喝着,不时传来几句土语歌曲和青海花儿,而我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睡在暖和的土炕上,梦里还在继续和大家划拳喝酒,不时发出啧啧的喝酒声,脸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土族人的春分就这样在大家高高兴兴,热热闹闹中结束了。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天,但我从这一天里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一种族人与族人之间的信任,一种无形的光环在包围着我,给我力量,给我希望,不断激励我向困难出击,向未来前进。(兰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