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地新貌
朝东走向东看 彩陶之乡万象更新
乐都,一块古老的土地,一座年轻的新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乐都,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灿烂,这里是海东市政治文化中心。
特殊的历史、政治地位,决定了乐都不同凡响的角色,而“撤县设区”的号角,使这片具有光荣传统的文化圣地,开始了一场新的城市发展革命。
走进海东市乐都区,塔吊耸立,亮丽的新景不断从河湟谷地上浮现,开放、热情、充满活力与现代文明的气息和丰富多彩的深厚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最完美的结合。
“撤县设区”三年多来,乐都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集全民之智,走出了一条具有乐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7月21日,记者来到乐都区碧水园安置小区,这里一座座、一排排漂亮的搬迁房屋,给乐都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碾伯镇邓家庄村支部书记邓生旺就是所有安置户中的一名受益者。“这里都是安置房,共有62栋楼,3122套房子。从6月29日至7月17日,老百姓就开始抓阄选房子了!”老邓说,他们家分到了两套房子,住上楼房,今后还能享受许多公共福利娱乐设施呢!
让老邓欣喜的不只是住上了楼房,城市道路的修建与完善,更是让他赞不绝口!“海东大道、古城中街、日新街、建新街……”交流中,这些道路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从他嘴里往外蹦。
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得到发展的红利,而“撤县设区”,对于乐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几年来,乐都区实施了乐化高速、民小一级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社会事业项目;开工建设碧水园、瑞丰花园和工业园区3个集中安置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如果说乐都区能够依靠区位和资源优势脱颖而出,那么它相对应的人文优势、体育发展优势则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我们知道,“中国首个书法之乡”就在乐都,“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南山射箭”“瞿昙寺花儿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保护。
此次,乐都区作为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八赛段的起点,这也是将乐都首次作为比赛的起点,这对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不仅是对它这三年发展变化的肯定与期待,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和考验,同时也可以促进地区经济更快发展,走向腾飞的新起点。
李光瑞正在发送微信,内容就是环湖赛的相关信息。他说,真的希望乐都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政治、历史、文化、体育优势,紧抓赛事机遇,不断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李光瑞来到乐都近两年时间,目前经营着乐都最大、最全的门户网站——乐都在线,同时还制作了与网站同名的微信公众号。由于工作性质,他总会不断学习有关乐都的历史与现在,了解方方面面的内容,并定期更新网站信息。近两年的工作时间,乐都的转变在他看来,就像翻阅一本城市发展画册,历历在目:
综合经济实力在转变;
城乡基础设施在转变;
城市生活环境在转变;
群众思想观念在转变;
……
(刁永萍)
喜迎盛世
“河湟文化之都”热情无处不在
7月24日,湟水河畔,海东市乐都区。
早上7时,街道上已是锣鼓喧天,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欢乐喜庆的气氛比正月十五闹社火还要热闹。
距离环湖赛第八赛段开赛还有两个小时,前来观看环湖赛的群众已挤满了马路两旁,男女老少喜笑颜开,街道上还有不少行人朝着比赛起点——乐都区中心广场走去。
在西门路和古城大街交汇处,人行道上的老年秧歌队,随着音乐舞动扇子,扭着秧歌。今年53岁的王桂芝说,为了烘托气氛,给环湖赛健儿加油,她们已经排练了半个月,能为环湖赛做点事儿她们感到很自豪。距秧歌方块队不远的马路上,执勤的民警在警戒线内严阵以待,认真值守。
环湖赛以往都是路过乐都,今年的环湖赛将乐都设为第八赛段的始发点,经过一圈9.7公里的绕城赛后,选手们将从这里出发,走出青海,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结束在青海境内的赛程。
随着人流向东,人群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3岁的儿子,随着人群往前走。儿子涛涛手里摇着小国旗,左顾右盼地观望着从身边跑过的孩子们。母亲李芳告诉记者,2002年她在西宁市第一中学上初中,是母亲带着她去看了首届环湖赛,如今在乐都安家的她带着自己的孩子观看环湖赛,过一过青海人独有的节日。
在乐都区中心广场,人们摩肩接踵,都想占据观看比赛的有利位置,兴奋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上了年纪的人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正在做赛前准备的赛手和教练,年轻人们则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距离人群不远处,锣鼓声响彻天空,方块队扭着秧歌跳着彩扇舞,现场十分热闹。后面赶来的人被前面的“人墙”挡住了视线,纷纷踮着脚尖,想看看热闹。倒是在赛道上做着准备工作的自行车运动员们,时不时抽空过去感受一下这热情四射的河湟文化魅力。
“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多乡亲来看环湖赛,现场这么热闹,就像过年一样”。已经为环湖赛忙了半个多月的李永亮说。
他说,环湖赛能将乐都设为赛段始发点,这是对乐都区发展的肯定,乐都为办好这个“节日”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为营造氛围展现乐都人文和传统体育文化,在赛段沿线组织了舞狮、秧歌、扇舞、高跷等传统文化演出方队,打造了反映乐都农业发展和彩陶文化的大型花坛,以及展现乐都传统体育射箭、攀岩等项目的景观造型。希望通过环湖赛提高乐都的城市品味,借助环湖赛把乐都从河湟谷地带向世界各地。(李兴发)
畅言变化
文化名城展新颜
还没有仔细品味去年环湖赛为我们带来的精彩与激情,2016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就已不期而至。
对于乐都区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
随着环湖赛第八赛段的开赛,作为这一赛段的起点,乐都区紧抓环湖赛发展的新机遇,用温柔的城市语言和细腻的城市细节,表达着自己在迎接环湖赛到来的性情,乐都各族儿女,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投身到建设幸福乐都的滚滚热潮中。
过去的14年,虽然环湖赛并没有在这里设置赛段比赛的起点、终点,但太多的变化发生在这座河湟文化名城。
这些年,这里的社会民生事业得到了全面进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不断增加,全区拥有各级医疗卫生单位454个,单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早教点建设在全省推广、标准化学校建设稳步推进;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更因为举办射箭、攀岩、赛马、书画展等文体活动而提升。
自“撤县设区”以来,乐都区按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商贸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海东市行政、文化、职教、医疗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实施了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垃圾处理、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城市广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新起点建设,全面提升了城乡面貌发展的外向度,为乐都经济增添了更多文明元素。
这些年,当地的现代农业不断提档升级,目前入驻农业示范园区的企业有22家,累计实施项目110项,完成投资11亿元。乐都紫皮大蒜、乐都长辣椒、乐都大樱桃还是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不论是多元素文化的碰撞,还是“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等金名片带来的蝶变效应,抑或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所有的“变化”归结一点就是发展。
今后,这里的发展还将贯穿另一个亮点,就是抓住环湖赛发展的新机遇,以此为契机扩大文化古都、蔬菜瓜果之乡的国内外影响力,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刁永萍 苏丽萍)
花絮
热情洋溢迎健儿
这几日,湟水河畔的乐都,节日般喜庆的氛围萦绕在大街小巷,环湖赛给这座正在全速发展的城市又一次注入了“强心剂”。
7月23日,早霞刚刚映红天空,环湖赛第八赛段的实战演练已拉开序幕。作为对赛事筹备工作的最后一次检查,演练除了没有比赛车队的加入外,治安、医疗、欢迎的歌舞等其余部分都与比赛当日设定的环节完全一样。
“忙了快半个月了,我现在既紧张又激动。”乐都区宣传部副部长李永亮,一边开车巡视赛段一边向记者坦露此时的心情。
记者与李永亮一同巡视在赛道上,每到一处造型和大型花坛前,他都要减速慢行,检查一下造型摆放的是否到位,横幅悬挂的是否牢靠,花坛固定的是否牢固。在近半个月的筹备中,李永亮每天都要开车在9.7公里长的赛段上至少转三次,向区委区政府上报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等。
从城东大桥途径滨河南路到湟水大桥,沿途反映乐都当地体育文化的造型和大型花坛,吸引着不少群众留下来拍照,人们享受着环湖赛带给他们的自豪感。李永亮说,乐都城区各类大型花坛和造型达到近20个,每天都有不少群众拍照留念,喜庆的气氛就像过年一样。
巡视完整个赛段,李永亮略显轻松地下了车,望着满街的横幅,他对记者说,我们要尽量把乐都的传统体育文化展现给世界,把乐都人民的热情好客留在每一个参赛队员的心里。(李兴发)
墨香里的环湖赛
首届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海东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的余温尚未散尽,环湖赛的激情又在乐都区荡漾开来。
7月23日下午,乐都美术协会副会长李民主在微信群里发布着环湖赛美术作品展征稿信息。
李民主告诉记者,为了寻找创作的灵感,他这几天走遍了乐都城区的各个角落,寻找着作品的灵魂。构思、选题、取景,他正努力让自己从兴奋中摆脱出来,进入平静的创作阶段。
“很多关于环湖赛的作品都离不开青海湖、油菜花,但我初步的构思是以乐都湟水大桥为背景,路边的群众为衬托,其中点缀一些乐都城市化建设的成果。体现出一个赛事带动当地城市建设、人文文化、群众精神风貌的效应。”在乐都华西宾馆的大厅里,李民主向记者阐述创作环湖赛美术作品的构思时显得有点激动。
华西宾馆门口巨大的横幅烘托着环湖赛的氛围。沿着整洁的街道向北是连接乐都政治中心的古城大街,宽敞的柏油路“隐藏”在茂盛的树冠下,沿街店铺的招牌整齐划一。
李民主告诉记者,他在乐都工作了几十年,见证了乐都从一个“农村”向城市转型的过程,目睹了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一天天提高。而环湖赛的到来更是让乐都人扬眉吐气,人们自觉约束着不文明行为,自发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维护乐都的形象,他也由此找到了绘画作品的灵魂。(李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