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正在变美的河
早晨7点,属于夏日的光芒已铺洒开来。白沈沟河波光粼粼穿过海东市平安区,为这里增添了一缕江南的秀美。
白沈沟河长35.5公里,是湟水流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古城和沙沟乡的南部。
“从2007年开始,我们对白沈沟河进行包括卫生整治在内的河道治理工程,改善水生态环境,到2013年,共争取投资近6900万,实施包括河岸清理、修筑防洪堤、河道疏浚等在内的生态防洪项目。”平安区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崔建乐介绍道。
2010年开始,平安区水务局水政水资源办公室主任胡瑾川和同事每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巡查白沈沟河。
雇请挖掘机等机械来处理河岸边倾倒的建筑垃圾,但是河里的生活垃圾就不是那么轻易能处理的了。
在白沈沟河的沈家村段、杨家桥段等地,记者看到十多个人拿着钳子、红色垃圾袋、耙子等用具穿梭在白沈沟河道里清理垃圾,这样的小分队一共有三支。
“今年四月我们对白沈沟河道清理了一次垃圾,这几天再继续清理。”正在沈家村段的河道清理垃圾的张德功说。每天早上7点半,四十多个人分赴白沈沟河各段清理垃圾,他们大部分是古城回族乡等附近乡镇的村民,由于离家较远,只能在背包里备好自己中午的吃食。吃完简单的中午饭,又投身到白沈沟河道的清理工作中。
5月13日,天空飘起了雨,白沈沟河杨家桥段清理垃圾的小分队正桥底下清理垃圾。“这一段主要是生活垃圾,清理起来比较琐碎一点。”古城回族乡古城村的张起德边说边挖坑把一些能分解的垃圾掩埋起来。
为进一步改善白沈沟河的生态环境,2007年,平安区政府投资建设了包括草坪、花灌木、运动场地及小游园在内的2150平方米白沈沟河文化长廊,并铺设了人行道,安装雕塑、汉白玉栏杆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使白沈沟河成了平安老百姓休憩的好去处。
目前平安区全区河道清理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河道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保洁要求,河岸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处置,河道及水源地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维护。今年,平安区将继续申请实施河道生态防洪项目。(丁玉梅)
保护草原是头等大事
4月,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的时节。然而,地处青南的达日县依然雪花飘飘、寒风凛冽。
达日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巴颜喀拉山自西北向东南延伸贯穿境内。山脉连绵,沟谷交错,黄河流经境北340余公里,有大小河流70余条,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
4月23日上午,在达日县农牧局院子里有一位皮肤黝黑、穿着黑棉袄的中年男子正在准备出行。他是县草原站站长罗日盖。见面握手后,他就是简单的一句:“今天我们去草原拉网围栏。”记者也跟随罗日盖一行踏上去往草原的路。天气很冷,鹅毛般的雪花飞扬在茫茫草原。
走进吉迈镇黄河岸边,青山绿水,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让人一下子变得心旷神怡。河岸,一群牧民正在清理河道垃圾。
“以前这里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丛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通行条件很差。”
“环境卫生整治把堆积多年的河道垃圾清理干净了,我们再也不受苍蝇、老鼠的困扰了。”
牧民们七嘴八舌地围着记者说。
前年开始,达日县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垃圾清理、水源地保护等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农牧民的生态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让草原变绿了,老老少少都有活干。你看,今天牧民们自发来到这里清理河道,随后大家还帮忙我们去草原拉网围栏。他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家乡的面貌,相信牧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站长罗日盖感叹道。据了解,目前,这个纯畜牧业县种植人工草地近16.7万多公顷,草原灭鼠100万多公顷,开展草原网围栏建设的牧民达到6000多户。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所有农牧民的头等大事。近年来达日县努力将生态理念融入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绿色生态保护战”,实施道路硬化、河道治理等工程,为县城和各个乡镇都配备了垃圾箱,并建立垃圾回收填埋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他们渴望的是让多彩达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跟随草原站罗日盖的一天,无论走在草原、河边,还是在城乡街区,记者所到之处,都能听到的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点赞,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已经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才让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