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青海:让大地山川绿起来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4-14 10:01    编辑: 许娜         

  生态故事

  野生动物的“生命通道”

  高原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4月9日,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莫曲牧委会,随处可见野生动物的身影。每个牧民群众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动物、生态环保的理念。

  突然,眼前出现一个身影在草原徘徊,手里拿着手钳,时不时打开一处网围栏,看似是在破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项目,实则不然,这个身影是莫曲牧委会前党支部副书记青梅公保,今年48岁,他是在打通野生动物的“生命通道”。

  地处治多县西部的索加乡,地域宽广,全乡5.2万平方公里面积中有4.3万平方公里是可可西里地区,全乡下辖的4个牧委会都与河流有关,而且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各自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即君曲牧委会村藏野驴保护区、莫曲牧委会野牦牛保护区、牙曲牧委会雪豹保护区、当曲牧委会藏羚羊保护区。

  长期以来青梅公保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和村里的环境保护,在仔细研究了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和种群数量,青梅公保发现一个问题,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中在草原拉网围栏虽然保护草场,但是对野生动物的也有伤害,有些网围栏挡住了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有些网围栏挡住了野生动物前往水源地的路线。

  “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迁徙路线,这是因为它们有自己记忆系统,在它们从小的记忆中,迁移只有一条路,遇到网围栏挡住了去路,就会一直在原地打转,最终成为其他野生动物的食物。”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毓说道。

  其实,专家所说的这种情况索加乡牧民早已经意识到了。“索加乡各牧委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君曲牧委会的藏野驴保护区尤为明显,君果阿米滩湿地是藏野驴的主要集中地,以前每年都会从各地迁徙来3万多只藏野驴,可是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网围栏项目实施,君果阿米滩的藏野驴数量少了不少。”索加乡党委书记旦珍才仁说道。

  青梅公保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他是在用自己的双手为野生动物打开一条“生命通道”。(张多钧)

  生态论坛

  绿色,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障

  今年,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获国家林业局批复。根据批复,西宁市将重点规划实施西山野生动植物观赏景区、南山旅游风景区、东部旅游风景区、北山美丽园景区、青藏高原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景区、湟水湿地公园景区建设,构建“一园多区”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

  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殊荣的获得,到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的即将实施,绿色,提升西宁市城市品位的重要保障基础与作用越发突显。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的重要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功能以及生态功能,并且已经成为评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对增加城市居民的荣誉感归属感举足轻重。

  然而,从现状来看,西宁市城市绿化的风格和特色还不够突出,发展城市绿地、提高城市品位与时代的要求和200多万西宁人新生活的追求尚有差距。我们必须加大力度、积极探索,严格按照整体布局、重点突出、建管并重、打造精品的原则,推动园林绿化从重数量向质量并重,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从单一的景观功能向景观、生态、休憩等复合功能并重,不断提升绿化效果和城市品位。

  积极打造西宁国家环城生态公园,建成“一园多区、特色突出”的生态景区,必须要新建和改造一批公园游园、广场绿地,创建一批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绿化大格局,让城乡空气更加清新、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宜居、景色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此,针对西宁实际,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春秋绿化季节,想方设法、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也是在倡导“绿色”发展的理念,让更多市民享受发展带来的“绿色福利”,让更多的游客惊喜干净的西宁、绿色的西宁、环保的西宁。(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