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门”民和,传来青海最早花开声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3-31 09:29    编辑: 马燕燕         

  旅途牧歌

  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回归“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当旅游和现代农业相遇……

  “这是一片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就是在以前的荒地上建起来的,这是根据‘特色农业展示,生态农业观光,科技研发培训’的定位而建,是民和县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最大的亮点。”

  民和县川口镇驼岭村的水源山宗生态旅游度假村总经理陈青山指着眼前的一片满眼翠绿、草木茂盛的生态园区说。

  阳春三月,民和三川大地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走进示范园,温棚廊道里,视线所及之处,无土栽培,柱式栽培、墙体栽培等现代化的栽培模式,无不让在场游客惊呼农业现代化的神奇。

  园区里,翠绿挺拔的芹菜、鲜红可口的番茄;吐露芬芳的桃花、含苞待放的桂花;鲜嫩金黄的香蕉、飘香诱人的芒果……这里鲜花、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同时还将民和境内的自然景观古文化遗址、流经的河流等旅游景点布局其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立体景观区。

  “你们看到的柱式栽培的芹菜是无土栽培,长到十厘米左右,只需要三周时间,长成熟以后就可以直接供应给餐厅,让消费者享受到绿色无污染的产品。”此时,几位观光的游客边走边吃着刚从大棚里摘下的香甜黄瓜。

  游在园区,吃在园区。

  一面是蔬菜种植园,一面是生态餐饮区,两个地方只隔着一条马路。随着民和旅游业的不断“升温”,生态园不断提升景观特色,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田园风光、浓浓乡情,吸引着城市游客前来寻找回归的原始梦。游客在满足“归属感”同时,实现了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尝鲜的田园情节,大有“复得返自然”的惬意。(孙海玲)

  行游情报

  “休闲民和”邀您来游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黄河、湟水河南北穿流的区域,这里群山错落,河流蜿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历史文化内涵与优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旅游县。目前,已初步勘察发现的自然景观28处,人文景观资源37处,古文化遗址660处,其中名声最盛的有:

  东方的“庞贝城”——喇家遗址

  在民和县东南的官亭镇1.5公里处,已发掘出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喇家遗址,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惟一一处灾难性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该遗址一经发现震惊了全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史前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综合灾难遗址,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城”。目前,围绕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民和县完成了多项规划编制,“一馆两棚”建设、考古挖掘等工作,移民安置新村、博物馆预计年内完成80%,两个保护棚预计年内完成60%,全年将完成各类投资达8250万元。

  最长的“狂欢节”——“钠顿”节

  纳顿节是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一样,意为“玩耍”、“娱乐”之意。

  每年农历七月,正是民和三川地区瓜果飘香、新粮入仓、新油入缸的丰收季节。官亭、中川等七个乡镇的70多个村庄为庆祝五谷丰登,便在庄稼最先成熟的宋家村开始,按庄稼收割顺序一个村一个村地跳起“纳顿”。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为“七月会”,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罗连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