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笔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一个民族的“DNA”。青海是青藏高原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代前进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渐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辉煌的往昔,一旦失传将可能无法挽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抢救和保护好文化遗产不仅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传承都是以人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在进入工业社会的今天,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者也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民间艺术的失落变得更加清晰起来,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因为缺乏人的创造与坚守而成为“僵死”的遗产。
“非遗”的保护是一种活态保护。传承是保护的基础,传承的过程也是最好的保护过程,只有解决了传承,保护才更有意义。
要留住活态遗产,得留住人。必须对掌握了某种精湛技艺的民间艺人,从经济和精神上给予实实在在的资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安心从事技艺的传授和学习。对年轻的传承人,要鼓励他们学习技艺,同时积极参与经济活动,使他们从中得到经济和社会收益。有了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加上实际可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传承者就会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才能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会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实现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