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过年了,看看湟中纳家村里的年俗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2-07 10:49    编辑: 陈悦         

  十里一风,百里一俗,无论哪个地方的年俗,表达的都是对新年好运的期盼。2月5日,记者走进湟中县李家山镇纳家村,寻找这个村子里的年俗。

  宰年猪

  进入腊月后,纳家村开始宰年猪了。年猪多是自家喂养的家猪。村民纳伟说,这时宰年猪,一是因为寒冬已至,喂猪的饲料基本断线,是时候让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享享口福。二是腊月寒冷,便于肉类的储存,宰好的肉,能够存放至过年食用。

  纳家村有100户村民,全部姓纳,同祖同源。因为祖辈相连的血缘关系,每年宰年猪后,全村人都要轮流请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吃杀猪饭,与老人们一起分享美食。

  辛苦喂养一年的猪仔逐渐肉圆膘满,宰年猪不仅意味着人们一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更代表着除夕之夜一家人能吃上丰盛的年夜饭。家家户户定下宰年猪的日时,会请来“宰把式”,也会找邻里帮忙,现场十分热闹。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不需要仅靠年夜饭享口福,但这项热闹的民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炸馍馍

  青海有俗谚说:“内地人的菜,青海人的馍。”因为青海人的馍馍,品种繁多,独具风味,称得上是高原百食中的一绝。同时,各类面食也是逢年过节青海人的家中必备,纳家村也不例外,家家户户都会为过年制作类型多样的“炸馍馍”。

  村民纳进良的家中,一进客厅,就能看到放在精致盘子里的馓子、油饼、花馍……纳进良说,所有家里的面食都是爱人做的,每年腊月十三左右,都用自家的面粉炸馓子、做花馍。刚出锅的馓子,颜色金黄,香脆可口。

  为了做出这必备的一道年食,通常一大早就要开始忙碌。“炸馍馍”的类型还有油包子、花卷、麻花、“翻跟头”等,妇女们每年都会用自己的巧手,制作这一春节必备美食。

  掸尘

  刚进村民纳守全的家时,纳守全的爱人在擦玻璃。

  纳家村的掸尘,一般从小年那一天开始至除夕,各家各户都要将室内从屋顶到墙壁、地面、桌凳、盆碗、窗户,打扫擦洗一遍,让家中室内外焕然一新。还要洗衣、洗被单、清理个人卫生。

  和纳守全家一样,村里不少村民都在打扫卫生。“前些天都在备年货,现在抓紧把家里打扫干净,每年打扫完毕后,心里都特别舒服,就能开心过年了。”纳守全说。

  打醋坛

  每到除夕的傍晚,纳家村村民先要进行“打醋坛”仪式,每家每户会从村旁的河滩里捡几块石头,回到家后,将石头放置火炉内,等石头烧红后,取出来放进盆里浇上醋、撒上柏树枝叶,再倒上一壶开水,顿时,一股特殊的香气飘满整间屋子。

  家中的大人孩子都要闻一闻、熏一熏,随后,要端着脸盆快步跑进各个房间,甚至羊圈、鸡舍。据说,这样能驱邪迎新。

  迎喜神

  纳家村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迎“喜神”的习俗,迎来“喜神”后,村里便会开始热闹的全村运动会。

  纳守全告诉记者,以前初一一大早,人们便吹唢呐、打鼓、放鞭炮,沿着“喜神”来的方向,骑上马去迎接“喜神”到来,“喜神”迎来后,还要到附近村庄转村,放鞭炮。如今骑马变成了开车,但不变的是热闹的仪式,和对新年喜乐祥和的期望。

  迎来“喜神”后,由全村人参与的运动会便要开始了。搬秤、背媳妇百米跑、拔河、踢毽子…….似乎所有热闹的项目都能在纳家村运动会上看到。这一天村里男女老少都会参加,大家在比赛中享受春节的快乐。

  社火表演

  “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社火作为农村过年必不可少的年俗活动,一直受到村民的重视和喜爱。组织过社火表演的纳伟说,腊月开始村里就安排社火排练,全村人的积极性都特别高。

  纳家村的社火一般是正月初九出演。一般演社火的程序有出社火、接社火、演社火、收社火等。出社火、收社火一般都在村中的庙里完成。

  接社火时,每家每户村民都要出一个菜,带着烟酒、油饼或花卷犒劳社火演员。演社火有非常讲究的程序,社火队前面是乐队,后面是灯官,紧跟着的是社火队员,狮子、龙、旱船。(贾雪琦 纳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