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1-15 09:27    编辑: 马燕燕         

  编者按:

  腊月,是年岁之终,腊月,各地民俗丰富多彩,形态多样,有一首童谣,可谓把腊月之后的年味儿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农历十二月初八,便是传统的“腊八节”。

  腊八这天,是人们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日子,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各地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在我们青海,腊八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其做法是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闻之醇香,食之可口。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我们特此刊发一期有关腊八节的专版,以期唤醒人们浓浓的乡愁———关于传统,关于老家,关于在我们浓淡总相宜的生活中听到的轶闻、传说,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都等待着我们大家去采集,去发现,去书写,无论它们属于过去,还是现在,凡是关乎地方、关乎传统、关乎习惯、风俗的事情和人物,都值得我们大家去挖掘与珍藏。

  舌尖上的腊八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如果将过年比喻成一首交响乐,那么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在腊八节,人们除了开始置办年货,还要延续由来已久的民间食俗。熬温暖糯香的腊八粥、腌碧如翡翠的腊八蒜、煮喷香诱人的腊八面……在尽享节日美食的欢乐氛围中,年的脚步也一天天地近了。

  清代李福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喝腊八粥的食俗。腊八粥,与大米、薏仁、红豆、绿豆、红枣、板栗、花生的亲密搭配间,磨合成香糯黏软的口感,呈现出融合与包容的度量。而人们钟情于腊八粥,不仅在于它的口感,更在于它营养成分全,有和胃、健脾、清心、补肺、益肾等功效,是冬日养生的绝佳补品。在我的农村老家,腊八节这天,乡亲们总是会做足量的腊八粥,在食用之外,将粥抹在门面、灶台和树上,以驱邪避灾,祈求来年庄稼丰收。隔天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腊八粥,则看作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家住北京的大学同学,曾给我寄过一瓶味道独特的腊八蒜。腊八蒜真是一项简单又神奇的发明:选择硬崩瓷实的紫皮蒜,放入洗净擦干的玻璃瓶,再浇入香浓色淡的米醋,最后将瓶口密封。泡在醋中的蒜会渐渐变绿,直至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而这个时候,春节也就到了。有性急的人,耐不住美食的诱惑,事先将密封好的玻璃瓶放在暖气旁,好使米醋在吸收热量后挥发,更快地浸入到蒜内。腌制好的腊八蒜偏酸微辣,若搭配上热气腾腾的除夕饺子,当真是令人垂涎欲滴的人间美味。

  我有一位籍贯是陕西的同事,听他讲,在他的老家澄城,有吸腊八面的习俗。腊八面的主要食材是宽面和臊子。宽面以面粉、食盐和鸡蛋为原料,加水搅拌,反复揉团后,擀成薄薄的面片,再用刀切成菱形的小块,最后用双手拉住菱形块的两端,慢慢抻长成“韭叶面”。臊子则是将肉丁、香菇、木耳、黄豆等一起热油翻炒至收汁。宽面和臊子备好后,在锅中加水,将辣椒酱和胡萝卜丁一起放入,水沸后下入宽面。煮好的面捞出,拌上臊子,即成一碗香喷喷的腊八面。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百姓吃腊八面不叫吃,叫吸,攒足一口气,将一筷子面条“吸溜吸溜”地吸到口腔里。“腊八面,似针线,几口气也吸不完,来年日子不断线” ,几句脍炙人口的民谣,唱出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李颂颂)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