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一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的进行曲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11-25 10:28    编辑: 马秀         

  四边绿化: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西宁市创森的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回应人民群众对碧水蓝天渴望的庄严承诺和具体行动。

  特色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灵魂,有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西宁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地理特点和文化历史传承的实际出发,走本地化、特色化的建设之路。

  西宁市着力体现高原城市生态特色、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树立精品意识,力求从大处着手,从小处着眼,努力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

  科学规划。立足西宁实际,结合环山、滨河、抱川的自然生态特色,确立了“高原花城,森林西宁,魅力夏都”建设理念,构建“一核、二区、三轴、四环、多园”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产业、文化三大体系16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森林城市。

  突出区域特色。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地带,境内三川一水,四周环山,山体与谷地呼应,地貌丰富,风格独特,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突破了以往小西宁的概念,统筹市区三县,在建成区、主城区、市域范围三个空间层次上重新进行了定位,将市域内的森林、水系和湿地等特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森林网络。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城镇园林绿化、主题公园、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机场高速路沿线景观整治、四边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双增长,初步形成了以城镇居住区为核心、浅山水土保持区和脑山水源涵养区为基础、河道川水景观带为绿轴、市区和三县环城公园为屏障、众多森林公园和林业产业园为精品的城市森林网络格局。

  坚持以城区绿化为核心。以两山绿化为背景,郊县绿化为依托的“三环”绿化战略,以增加森林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绿量为重点,加大城乡绿化建设,建成了一批面积大、标准高的风景防护林。三年完成人工造林56万亩,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绿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色调”。

  出门见绿:满足市民对生态环境的多种需求

  创森的目标最终还是造福于民。几年来,西宁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域建成并免费开放9座主题公园,建成了一条绵延32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6000亩的绿地与水面互相融合,成为市民的天然氧吧……

  如今,市民出门见绿、开窗闻花香听鸟鸣已不再是奢望。

  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西宁市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谋生态福祉的坚定信念,加大生态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和河岸绿化景观建设力度,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多种需求。

  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和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在公园分布较少的城区进行“主题公园”建设,以再现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主的9座主题公园全部建成开放。持续开展三川一水综合治理和绿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流经城区境内的湟水河、西川河、南川河和北川河全面实施了绿化和景观建设,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湟水国家湿地公园。

  结合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大街头绿地新建和改造力度,利用城市道路夹角地、荒滩地等进行临时绿地建设,结合道路新建改建实施绿化建设,实现了出门见绿,步行500米有休闲绿地的目标,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游憩的需求,市民幸福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