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河湟文人中,来氏家族的先祖来维礼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位,清乾隆年间来维礼以平民之身参与编修当年只有朝廷官员才有资格编修的地方志《西宁府续志》,这部地方志记录了从乾隆十三年到光绪四年青海地方的民俗、文化、历史等内容,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朝廷曾下诏赞誉来氏家族“代传素业,家风纯厚”。来氏家族一直延承着属于他们的家规。
传统的儒家家训
来氏家族的后人来盛福先生,退休后一直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在整理青海的史料时,经常会引用《西宁府续志》的内容。在来盛福看来,作为一名河湟地区的文人的来维礼能参与编修《西宁府续志》这种繁琐浩大的工程足以看得出他诗文俱精。来盛福对来维礼的了解也是从长辈那里得知的,据他介绍,来氏家族为后辈取名字与来维礼制定的家规有关,家规中对子孙后代要求以“学、乃、身、子、保”按辈起名,希望后辈们要有文化、家庭富裕、人丁兴旺。“我父亲叫来乃仓,是家中的乃字辈,家族中还有一位叔叔叫来乃延,后来这种按辈取名只遵循到身字辈也就结束了,按辈起名是我们来氏家族最有威望的前辈来维礼定下来的规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来维礼本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他也希望后辈们代代文化相随,不忘立身之本。”来盛福说。
学高不忘报国
谈及来氏家规的由来,来盛福介绍了来维礼求学考功名的艰辛历程。来盛福说:“我们来家以前是城北朝阳村人,据父亲介绍,来维礼考科举经历了种种磨难,青少年时来维礼刻苦勤奋,曾有着远大的理想。但是这当中他也经历过种种失败,从18岁那年初次参加乡试名落孙山,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42岁的来维礼高中举人,46岁进士及第,来维礼穷尽半生实现了他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的愿望。考取功名后,来维礼任户部主事。后来,他弃官回到西宁在五峰书院任教,一直从事教育事业。”
提携后人编撰地方史
在来盛福眼中,来维礼博学多识,具有真才实学。来盛福介绍说:“来家老人曾说过当时西宁府知府邓承伟曾推荐了不少河湟文人编修《西宁府续志》,而来维礼担任编修的主笔。为了编修这部对青海历史文化意义巨大的文献资料,他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修志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工作,来维礼根据自己的学识,与同样编修的文人四处走访、追本溯源,经过辛勤的工作,史稿终于完成了,书稿分九卷,分地理志、建置志、田赋志、武备志、官师志、纲领志等,后来整部《西宁府续志》由来维礼的学生基生兰以原稿为基础完成编修。”(徐瑞 )